昨天举行的2011上海收藏论坛上,著名收藏家王定乾预言:艺术品市场将在2011年底迎来一个拐点。他同时表示,下一轮市场青睐的对象将是中国当代艺术品。
随着艺术品市场一个个财富神话的出现,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手段已经得到普遍认同。继去年经济学家张五常在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上发出“艺术品等于财富贮藏仓库”的论调之后,11月16日举行的2011上海收藏论坛又将主题定为“艺术品收藏投资新理念”。在论坛上,收藏家、学者、企业家等从艺术品作为投资手段的角度发表了看法,从市场走势、投资方式、收藏与公共文化事业以及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化分析等各个层面解读了眼下蓬勃而富有争议的市场。
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694亿元,赶超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艺术品市场。据雅昌监测中心相关资料统计,在今年上半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中,219家拍卖公司实现总成交额428.42亿元。
对此,台湾著名收藏家、中华文物学会理事长王定乾预言:艺术品市场将在2011年底迎来一个拐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第一波高峰已经过去,市场将进入横向调整阶段。而法国艺术与建筑史学家安特·格利博达(Ante Glibota)与王定乾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不约而同地提出:下一轮市场青睐的对象将是中国当代艺术品。
王定乾抛出“市场转型论”
著名收藏家王定乾在昨天的论坛上提出了他的“市场转型论”:秋拍之后,中国艺术品市场将进入一个横向盘整的阶段。王定乾作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自1993年正式形成,至今不到20年,总体是直线上升的,近几年更是高潮迭起,但始终争议不断。眼下的秋拍已经预示了人们心态的变化,一个调整期将要出现。
在之后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王定乾就这一观点再作解释:因为今年春拍的成绩太好,导致市场出现量大价高的态势。到今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并未出现好转,但艺术品市场内因为对宏观经济环境有一个滞后效应,于是便出现了稍显冷清的态势。王定乾还补充道:“不过市场总体来说还是乐观的,市场的基础牢固,不是以前那么脆弱。”
除了“市场转型论”之外,王定乾提醒藏家和行家注意另外三个趋势:轮动性、两极化与供需律。他以春拍之中的大热门中国书画作为例子解释了这一系列现象的发生。“今年春拍,市场猛推张大千。之后的秋拍,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又拿出来卖,自然价格不会高。这是因为市场已经吃饱了。另外,去年中国书画拍得好,今年秋天可能就轮到当代画作了。这就是轮动性的体现。”至于两极化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艺术精品的抗打击能力总是很强,不会因为经济低迷就掉了身价。而艺术品市场火爆,吸引了一些小买家,这也使得一些便宜的拍品受到欢迎。结果就是,高价商品受追捧,低价拍品会被买家以捡漏的想法买下,而在当中的一部分拍品则相对乏人问津。
看好中国当代艺术
“经历了短短20多年,中国当代艺术家就已经在世界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我认为五到十年之内,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当代艺术品市场。” 安特·格利博达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道,“中国年轻一代的画家都受过比较系统的学院教育,同时他们的思想比较自由,能够跳出学院的藩篱,进行自由而新鲜的创作。” 安特·格利博达在演讲中评论了一批当代画家如张晓刚、曾梵志、杨少彬、王广义等。在他看来,上世纪70年代之后的中国艺术就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洲,开始了一个新时期。在他看来,中国社会在此期间经历的巨大转型也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家输出好作品的外部环境。
王定乾也表达了与安特·格利博达相似的看法。他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的价格早已达到千万级的世界水平。“中国艺术家能够与西方的艺术家平等地比拼艺术实力。”他说道。
不过,王定乾也提出,由于当代艺术本身来源于西方,现在一些当代艺术家尚停留在模仿西方阶段,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他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应该开始走自己的路,建立自己的话语权和价格体系。同时,对新当代艺术中“玩概念”、“玩实验”的做法不以为然。他对本报说:“这些口号都是华而不实的幌子。当代艺术不应该是哗众取宠,而应该回到艺术基本性:传承发扬中国精神,注重技法。”
分享,让个人收藏具有公共性
在昨天的论坛上,众多业内人士都从投资的角度剖析了当下的艺术品市场。然而,也有人从另外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证大集团已经拥有三个美术馆,成立了艺术基金、书院、艺术超市以及艺术园区。喜马拉雅艺术中心、艺术家俱乐部、证大艺术品超市等机构都体现了证大集团在文化创意产业上的布局和前瞻性。
戴志康在论坛上讲述了自己所理解的收藏。他认为,这是一种“始于喜欢,最后归于公共性”的过程。“从喜欢开始,先保存,然后慢慢去学习、回味、体会、再研究、整理,最后建立可以交流和分享的系统,也只有达到系统分享的层面,个人收藏才具有了公共性。公共性是其终极属性,以任何方式积淀下来的文化财富都属于社会。”他说。
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他表示自己希望做的是将艺术的养分引入其他产业当中。用艺术来提升酒店、时尚以及一些高端消费品的品牌价值才是戴志康希望做到的。“没有文化和艺术是做不了品牌的。一个品牌象征的就是一种文化。”
在戴志康看来,艺术品能够在品牌营造上发挥的效益才是他最为看重的。“直接拿艺术品来做生意容易将艺术品腐蚀。收藏与投资不是一个价值层面的事情。”
对于创办公共美术馆和艺术空间,戴志强表示,现在集团艺术事业的发展占据了自己三分之一的精力。他希望将打造美术馆这样的公共文化平台,将喜马拉雅艺术中心建成一个品牌孵化基地,致力于推进全新的艺术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