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市场前沿 > 艺术品拍卖转入精品争夺赛
艺术品拍卖转入精品争夺赛
作者:崔吕萍 姜琳琳    来源:《北京商报》    日期:2011-11-21

匡时拍卖/供图

2011年国内艺术品市场秋拍大戏如火如荼。纵观今年秋拍市场,有两大特点值得注意:第一,自香港苏富比开始,很多拍卖行成交额与成交率双双回落;第二,理性收藏的人多了,盲目下注的“门外汉”渐少,这直接反映在一些名人作品也出现了流拍。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经历“天价”接力赛后,中国艺术品市场渐进理性成长阶段,而相比此前的以量取胜,“去伪存真”与“比拼精品”才是各大拍卖公司的取胜之道。

高价流拍频现 名人作品也要分级

11月13日晚,备受关注的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38件近现代书画作品成交28件,成交额10.73亿元人民币。其中,齐白石盛期精品《山水册》以1.94亿元成交,并未能承接齐白石作品在春拍中的辉煌。徐悲鸿作品《双骏》,张大千作品《东丹王人马图》、《胜鞓红》,傅抱石作品《松菊思余》,齐白石作品《柏屋图》、《清风君子》等此前被业界寄予厚望的画作相继流拍。在“望山堂藏画”专场,上拍的两幅齐白石作品均流拍,张大千的作品则13幅上拍、5幅流拍。

同样是名人作品,在拍卖场中却得到截然不同的反馈。11月19日晚,北京艺融2011秋拍“生命之流——吴冠中《长江万里图》”专场开拍。吴冠中巨幅画作《长江万里图》以8000万元起拍,经过两个电话委托和3个场内买家的15轮竞价,最终以1.3亿元落槌、1.495亿元的成交价(含佣金)成交,超越今年保利春拍中以1.15亿元成交的另一幅作品《狮子林》,刷新了吴冠中单幅作品拍卖纪录。

对此,有市场人士认为,在欧债危机不断波及新兴市场的背景下,拍卖市场资金面不稳或导致买家有所取舍。多数专家认为,虽然近年来“天价”接力赛不断,但是艺术品市场需要一个从以量取胜到以精取胜的变革。“流拍并不代表市场低迷,相反,名人作品流拍更能反映市场参与者的眼光和成熟度,以往那种试图沾上名人就能拍出天价的营销策略,应该被拍卖公司摒除。”对此,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

另有人士分析,艺术品市场开始逐渐趋于理性,许多新买家开始有选择地进行投资,品相上乘、回报率高的拍品更容易受到追捧。北京邦文当代艺术投资有限公司学术研究部总监赵孝萱对此表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识到,只有精品才能配高价,品相普通的作品即使出身名门也会流拍。“中国买家眼光日趋精准严苛,辨识能力更强,这是个好现象。”赵孝萱表示。

知名藏家王定乾更是指出,目前整个拍卖市场正呈现轮动性、两极化与供求关系这三大趋势。买家的品位决定拍品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天价”被买家掌握主动权,而非幕后运作。

市场变风向 拍卖行展开精品争夺赛

“对中国艺术品拍卖而言,精品推动拍卖市场升温是一个正常的市场进程,我们愿意将这种追高艺术精品的现象看做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种价值发现过程。关键要看其发展是否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价值发现能力的提升。”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曾这样表示。在其看来,去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在大量资本的介入过程中,高价拍品受到追捧,被业界称之为“掐尖”,掐资源稀少的“尖”,这就必然造成少量拍品价格的大幅上升,于是“亿元”拍品大量涌现。

而回顾2010年的艺术品市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人文学院艺术管理学系主任余丁认为,在2010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694亿元,艺术品原创作品和古董艺术品交易总额989亿元,占全球市场的23%,已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同时,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在2010年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全年拍卖艺术品30万件,成交23万件,总成交率达75%,总成交额589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77%。“所有的这些证据都已经表明,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英国之后的第三大艺术品交易大国。”余丁表示。而身份的变化传导到市场中,明眼人更在意精品的数量和去处。

在刚刚落幕的北京翰海“大写神州——崔如琢中国画作品专场”上,俄罗斯某石油集团驻中国办事处委托人与场内两位买家展开了激烈的竞价,最终被神秘买家以场外电话委托方式竞拍得手,使这位来自异国的买家备感遗憾。“好东西难入手,低一个档次的不想买,这就是收藏者的生存现状。”对此,一位收藏家这样表示。

关键字:艺术品市场,拍卖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