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中,米斯尼亚迪《班图尔人(最终回)》以逾780万港元成交,刷新当代东南亚艺术世界拍卖纪录及画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
说到艺术收藏,你的目光或许会集中在那些古韵悠长的青花漆器,气势磅礴的泼墨写意,或是繁复精致的洛可可衣饰,森然庄严的哥特式雕塑上。然而就在你不经意忽略的东南亚土地上,艺术品市场正悄然觉醒,以己之力撼动着世界艺术收藏固有格局。
东南亚藏品初露头角
东南亚国家的艺术形式,与我们平日里熟知的单纯的中式或西式有所不同。背靠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理风貌造就了艺术家奔放、绚丽的色彩形式,粗犷狂野的笔法运用勾勒出了东南亚各国的热辣风情。
由于多数东南亚国家都曾有过被西方国家殖民的历史,其文化艺术中无疑渗透了不少西方精神,很多人到西方国家学习并受到其影响,最后形成了嫁接后的艺术风格。加上国家间的不同民族与宗教信仰极其多元复杂,艺术创作自然会迥异于东方与西方,形成自成一派的艺术风格。
不经意间,在很多内地藏家对东南亚艺术品尚感新鲜的时候,这些风格独特、内容丰富的艺术品已经悄悄走进了收藏家们的视野。
事实上,早在8年前,香港佳士得就已在同行中先行一步将东南亚艺术专场从新加坡移师香港。自东南亚艺术品在香港拍场推出,藏家们对其了解与接受的程度逐渐加深,一些内地藏家加入其中。一件估价4000美元的作品,成交价经常可达到3万美元以上。
除此之外,近三四年来,很多东南亚艺术家的作品在北京、上海、台北进行展览。在北京、上海举办的艺术博览会上,也会有一些印尼画廊参加。这些因素都使得对国人有些陌生的东南亚艺术受到了更多关注,同时,也吸引了很多新的中国内地收藏家进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方面,台湾画廊以及收藏家的反应要快于大陆同行。在台湾,不但有很多收藏家在收藏东南亚艺术家的作品,有些台湾画廊更早在五六年前,就在业内首先注意到了东南亚市场。
艺术市场新中心
世界上最著名的私人现代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可谓是艺术收藏界的业界大佬。从1937年成立发展至今,古根海姆已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跨国文化投资集团。受到古根海姆的注意,无疑就得到了业界最权威的承认。
而现在古根海姆把目光投向了东南亚艺术品。
近日,古根海姆博物馆正式宣布,将与瑞士联合银行合作展开一项为期5年的项目。这个名为“古根海姆瑞银联合扩大推进全球艺术倡议”的项目,旨在挑选和建立一个包括来自南亚、东南亚、拉丁美洲、中东和北非的艺术品、艺术家和策展人的网络,以构成古根海姆展览和收购,以及国际巡回展和长远教育综合计划的一部分。
该项目称,将通过对所选区域的调查,使全球各地鲜活的艺术和文化习俗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古根海姆本次“五年计划”比以往有了较大的突破,尤其是在艺术的“地缘政治”上,亚洲地区成了传统欧洲以外的新中心。
据了解“五年计划”的第一阶段将从南亚和东南亚开始,包括阿富汗、孟加拉国、缅甸、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和越南。第二、三阶段则将以美洲、中东和北非为中心进行扩张。
根据该计划,古根海姆博物馆将挑选出最能反映该地区文化成果和智慧结晶的艺术品,在纽约进行为期两年的展览之后,还将到世界其他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进行巡展。
拍卖行新宠
对收藏者和拍卖行来说,东南亚当代艺术市场行情明显向好,2008年东南亚当代艺术价格平均上涨5倍。2009年一些东南亚当代艺术家作品的价格以10倍以上的速度增长。苏富比东南亚艺术拍卖由新加坡移师香港后,2010年和2011年分别达到1.47亿港元和1.9亿港元的成交额。
在东南亚国家中,印尼和菲律宾是东南亚当代艺术发展潜力比较瞩目的国家,如菲律宾的艺术家朗奴温杜拿在苏富比2011年春拍中,其作品《灰色地带》成交记录已经超过100万美元,更刷新了当代东南亚艺术品之世界拍卖纪录及画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
印尼之所以成为东南亚艺术市场中的老大,与其历史及客观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印尼的艺术发展史比较久远;其次,印尼的艺术市场比较大。虽然艺术市场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属于小众市场。但比较而言,印尼艺术市场发展速度比其他东南亚国家都更快;最后,印尼人口众多,这使得它不但拥有更多的艺术家,也拥有更多的收藏家。
除此之外,泰国、马来西亚是东南亚有市场潜力的国家,这些国家的人口较多,艺术家人数也多,产生优秀艺术家的比例就高,未来会产生一批很有市场潜力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会被世界各国的藏家接受。
而与印尼情况相反的是越南。
越南的老画家市场表现平稳,但可以推出的作品越来越少,四五十岁的中年艺术家作品政治色彩浓烈,年轻艺术家仍在艺术积累期,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比较引人注目的当代艺术家。总之,给人一种“青黄不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