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展览评论 > 中国当代艺术的性格研究
中国当代艺术的性格研究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3-26


《三峡新移民》·刘晓东

波士顿皮博迪埃塞克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正在展出来自希克(Sigg)藏品的当代中国艺术品。这次展览呈现了中国艺术的近期发展,这也是在过去二十五年中全世界艺术领域中最重要的进展。这些藏品来自前瑞士驻中国和朝鲜大使乌利•希克(Uli Sigg)的著名收藏,他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就开始收藏中国艺术品。

同时,史密斯学院艺术博物馆的一个小型展览“后毛泽东时代的梦想:中国当代艺术”则与此形成补充。这个展览展出了由科恩兄弟(Joan Lebold Cohen和Jerome A. Cohen)捐赠的超过三十副作品。科恩兄弟早在希克之前二十年就开始游历中国并收集当代艺术品。这些作品集中与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十年间,刚好成为希克藏品展的完美序言。那时的艺术家小心翼翼地走出文革的气氛,重新探索传统方法,并试验新的自由想法。

科恩兄弟一定了解他们所藏大部分作品的作者。当他们1972年第一次来到中国时,艺术还完全服务于革命政治。艺术家必须展现对党的绝对忠诚,并表达自己和人民,特别是和工农兵的统一。传统的中国画和多数西方风格都是被禁止的。斯大林时期苏联提倡的宣传式风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才是当时的不二法则。

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的艺术家坚持着这样一种可能:即艺术可以不只是政治工具,也可以是美的。这是他们静默的姿态。所以当时代开始解冻,他们就抓住机会,开始描绘风景、花卉、优雅的女性、诗意的抽象。

“后毛泽东时代的梦想”展出的作品多数都是对水墨画的变奏。比如,亚明的“山景”传达的就是对这种三千多年传统的推陈出新。而袁亚明对女性美的歌颂则可视为对个人表达的强调。

关键字:当代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