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如何演化为《三国演义》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告诉了我们一个基本历史事实:“三足鼎立”如果不能最终统合为“三足立鼎”的话,即使是再大的英雄也难成江山大业。
历史如此,艺术亦然。
如果我们的艺术家都像魏、蜀、吴三个小国家那样,各自为政,或许也能小富即安,但于艺术之整体来说,却终将缺乏一统江山之大气象。因此,我很高兴地看到,来自德国、日本、中国等三个国家的艺术家共同立起了艺术这个鼎。在这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画家们努力的是“三足立鼎”而非“三足鼎立”。这个鼎就是艺术。
“三足立鼎”,并不意味着要取消艺术家的主体性,取消艺术表现的差异性。相反,通过“三国志”这个展览,我们不仅会看到不同的审美追求、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媒材选择,而且还会看到东西文化的差异。然而,所有的这些不同与差异在艺术的最底层仍有一条相通的河,也正是因了这条相通的河,“三足立鼎”成为可能。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是从史实判断走向审美判断,是从艺术素材走向艺术作品。基于此,我将安格莉卡-克里斯蒂娜、博多·布雷切斯卡(德国);井口青山、井口湖山(日本);翟荣强、翟建群(中国)三国艺术家共同举办的艺术展命名为“三国志”的一个基本的寓意,便是希望藉着这个展览呈现艺术家们是如何从各自的艺术事实、艺术经验出发,从而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的。
除此之外,这个展览关于生命、友谊的纪念之意也是不言自明的。
作为一个展览,“三国志”很快就会结束。但是,作为一个故事、作为一场文化事件、作为一种艺术探索的努力,“三国志”将在遥远的将来成为可资回首的记忆。
展览链接:<A href="http://www.ccarting.com/exhibit/organ/2009-08-16/1250459901d11903.html" target=_blank>三国志——中·日·德三国艺术家联展</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