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展览评论 > 直击上海当代&上海艺博会
直击上海当代&上海艺博会
作者:    来源:《画廊》    日期:2009-11-03

九月的第二个星期里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下文简称“上海当代”)和上海艺术博览会双双开幕谢幕,虽然艺术品市场从去年就传递出了不好卖的信号,但此次两大展会结束后纷纷统计出不错的成交数据,其中上海艺博会公布的数据里观众人次达45000人左右,现场成交量突破5000万元。“上海当代”主办方虽对成交额讳莫如深,但也对外声称整体情况不错,吸引了共30000多名参观者及500多位登记的收藏家,个别画廊成交千万,百万的也有几家,这些消息的传出无疑让自去年以来因为市场低迷而敏感脆弱的从业者们松了一口气。

两大展会携手演出,加上沪上各大艺术机构纷纷举办展外展,整个上海流转着艺术市场回暖的气流,两个展会都沿袭了各自一贯的风格,只是参观过的人都不难发现两者一个突出的共同点——阵容上呈明显的缩水迹象。

原来以欧美画廊为主的“上海当代”现在变成以亚洲画廊为主,总监秦思源表示进行结构性、方向性和策略性调整是“上海当代”本身的需要。这也使得这次“上海当代”多了一批首次前来参展的画廊和机构,例如去年才在香港设立分公司的韩国首尔拍卖、第一次参加博览会的北京龙艺榜画廊、在展会现场举办艺术家个展的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希望将土耳其艺术带到中国的土耳其X-IST画廊以及注重学术和中国文化底蕴的台湾大象画廊等等。前些年,参展上海艺博会的国外画廊和本土画廊租用的展位面积几乎旗鼓相当,去年上海艺博会国外画廊的数量也占到了总参展商的35%,今年却连20%都不到了,有些欧美画廊甚至签了约也没来参展。今年上海艺博会126家参展机构中,中国本土画廊占据了96家。当然也有不少国外画廊采用“团购”方式,合伙聘请中国画廊代理参展,以减少开支,诸如“中国/日本”、“中国/法国”这样的组合在参展画廊的标牌上比比皆是。毕竟两个展会的招商均适逢经济危机愈演愈烈之时,恰巧也是画廊业纷纷节流——削减甚至暂停了各项展览业务的时候,这无疑是两个展会的参展画廊较往年减少的最主要原因。“上海当代” 所定位的当代艺术在此期间也是受经济危机冲击最直接、最猛烈的,因而这点在“上海当代”的展览现场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便如此,“上海当代”今年的作品水准依然维持着一贯的高质量,上海展览中心一楼的中央大厅被23位不同国籍艺术家们的作品装扮一新,展示的是最近20年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的作品以及极具潜力的新兴艺术作品,它是由Mami Kataoka和汪建伟策划的“发现”单元的展览。VIP入口处常青画廊带来的保加利亚艺术家不断用黑色和白色两种颜料粉刷空间的作品引起广泛关注,作品的构思和呈现方式颠覆了每一个观者对完美的印象。汪建伟展览期间极力向媒体推荐本次展会同步进行的“发现”单元之论坛系列——由艺术家Martha Rosler、批评家Boris Groys和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高士明等诸多专家以及从业者们陆续发表演讲,他们在策划人Anton Vidokle的主持下与大家共同探讨“什么是当代艺术”的问题。

往年以意大利博洛尼展会公司为主要投资方的“上海当代”的邀请客户名单上一直以欧美藏家为主,而在今年VIP预展上,国外藏家的面孔锐减。展会期间力推秦思源开创的“亚太地区收藏家发展项目(CDP)”,试图培养和争取更多的亚太藏家。9月10日晚,这个项目在上海宏安瑞士大酒店正式启动,300多位收藏家应邀出席了由新加坡自由港有限集团赞助的CDP开启仪式晚宴,他们之中绝大多数来自亚太地区,比例多达75%,其中中国大陆藏家占13%,台湾藏家占22%,香港藏家占12%,欧美藏家仅占总人数的21%。这一项目的实施使得亚洲藏家的剧增成为今年“上海当代”开展期间的突出特点。对于此项目,秦思源表示展会的资源不仅仅来源于独立画廊或独立顾问,也不只局限于展会的这几天,而是将在全年运作这些资源来搭建当代艺术的平台。东京参展画廊Taka Ishii的Jeffrey Ian Rosen说:“我们已经连续3次参加‘上海当代’,今年是见到的有史以来最多中国收藏家们参与的一次。”日本大田画廊负责人大田先生介绍说,这次他们带来的全是日本当代著名艺术家Kusama Yayoi(草间弥生)的作品,包括油画、雕塑、装置共7件。开幕当晚,他们已成功卖出3件,一件是其雕塑《南瓜》,被一菲律宾买家以20.62万美元买走;油画《Girls》则被中国买家以27.5万美元买走;最后一件也是油画,名为《西瓜》,由一位新加坡买家以41.92万美元购得。台湾宝胜画廊推出的李善单的油画、华氏画廊推出的徐冰的书法、长征空间推出的展望的不锈钢“太湖石”、艺凯旋画廊推出的张晓刚的“血缘”系列作品、站台中国推出的贾蔼力的大幅新作等等均被藏家收入囊中,而成交藏家中无一例外亚太藏家今年成为主体。而上海艺博会方面有五分之四的画廊来自本土,这与展会组织方所针对的客户群体多为华人有直接关系。开展前两天,连续十多年参加上海艺博会的华氏画廊、大剧院画廊、香格纳画廊等就捷报频传:华氏代理的艺术家王向明的油画作品被藏家悉数买走,成交额达300多万元;大剧院画廊开展第3天便收回全部参展成本;香格纳代理的张恩利的作品也被藏家高价收藏。此外,“海派书画联展”展区的总销售额达到了200多万元,中国陶瓷艺术馆成交量更是达到了700万元。两大展会上尽管影像艺术的价位相对其它形式的艺术价格偏低,但依然存在“前卫到看不懂”的问题,加上其收藏价值的特殊性使得这一形式的艺术在今年仍然遇冷。“上海当代”上一家专门经营影像艺术的画廊在展会的最后一天依然颗粒无收,许多作品前面虽不乏驻足观看的人,但都无意购买,这也可以看出以亚太藏家为主体的藏家群体还没有收藏影像艺术的习惯。

除了可观的成交量昭示艺术品市场回暖的迹象,两大展会期间反馈的来自各个方面的市场信息比展商成交的数字更有说服力。一方面,多家艺术机构准备选择进入当代艺术市场。继在北京接管炎黄艺术馆后,民生银行继续加大对当代艺术的投入,其时虽然民生现代美术馆尚未正式开幕,却与多家美术馆一起在“上海当代”亮相。此外,香港美术馆北京新馆也于9月落户798。另一方面,今年的艺术博览会市场上还将出现“新势力”,由北京中艺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AE Media)及航美传媒(AirMedia)主推年轻艺术家的全新艺术项目——“GREEN当代艺术展”于9月19日亮相,艺术北京执行委员会继“当代艺术博览会”、“影像艺术博览会”之后,推出的又一创新性品牌——“经典北京”博览会和由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主办的首届国际当代艺术酒店博览会这些新创博览会品牌也将于今年11月亮相。当下亚洲画廊尤其是本土画廊坚持参加展会的姿态体现了他们逆势争上的决心和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责任感,同时,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自身实力的一个考验。然而现有的中国的艺博会在参展方、观众等方面有很多雷同之处,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没有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品牌,这无疑导致了方方面面资源上的浪费。并且国内的大型展会品目繁多,新展会的增加使得同一个城市甚至几个城市间艺博会的竞争加倍激烈,这也必然会产生优胜劣汰。但是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观众了,艺博会的“百花争艳”能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艺术,从长远上看对于艺术的推广普及具极其深远的意义。

关键字:胡鸣明,上海当代,秦思源,上海艺术博览会,画廊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