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奥运会焰火总设计师、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晚会焰火表演总策划师,泉州籍火药艺术家蔡国强近年来闻名全球。2007年11月在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蔡国强以“为APEC作的计划”(14幅一组)缔造了7424.75万港币的成交纪录,成为华人当代艺术的“天价王”。
蔡国强的成功,被艺术界称为“蔡国强现象”。谈及“蔡国强现象”,不得不让人思考其背后的艺术根植。作为蔡国强的走出地,泉州以及泉州地面上的“闽南画派”“BYY现代艺术研究会”“T工作室”等三大画派及其营造的艺术土壤,对其影响深刻。蔡国强曾说,走出泉州前,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历史积淀,加上泉州多个画派交融发展形成的艺术氛围,给了他很多灵感,对他影响很深。
“如果说蔡国强的艺术是飘扬在天空中美丽的风筝,那么泉州这三大画派就是拽住风筝的线、手以及厚实的大地。”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说。
本月,一场首次关于泉州三大画派的集体作品展在泉州拉开序幕,更多泉州市民将目光投向这三个艺术团体。
1979年11月,陈章鹏等11位艺术家在古城泉州创建了“闽南画派”,提倡民族化和现代风格,表现强烈的个性特征和强烈的地域文化形态,成为泉州当代艺术崛起的标志。“闽南画派”于次年1月在厦门举办了“闽南画派首届画展”,引起各界极大关注。1987年,美国艺术史学家柯珠恩编著出版的《中国新绘画1949—1986》典籍,专门向西方介绍这个新型画派,并刊评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油画《虎乳泉》和表现主义油画《十年寒窗》。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全国“’85美术新潮”风起云涌,这场运动推动中国艺术从此迈上多元化、国际化的道路。从1985年以后,“当代艺术”便不可逆转地成为推动中国艺术的主导动力。“’85美术新潮”期间,艺术群体热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泉州也出现了一个“BYY现代艺术研究会”,与著名的“厦门达达”互为呼应。标榜“不一样”的“BYY”因观念的反叛性和前瞻性,迅速跻身“’85美术新潮”之列。
迈入21世纪,几位来自不同创作领域的泉州青年艺术家成立了“T工作室”。从摄影到雕塑,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社会经验,“T工作室”拥有自己的创作基地,为每个人提供一个空间进行艺术创作。近年来,“T工作室”已成功举办多个展览,每一次展览他们都一起讨论展览主题,观众可以看到他们表达媒介和方式的多样性,“T工作室”也因此被视作一个当代艺术可以如何分类的很好例子。
这三个特殊的艺术群体以漫长的岁月,用另一种独特的方式为泉州这片古老的土地留下一抹厚重的亮色。站在“30年”这个意味深长的时间坐标上,他们完成了“思考历史、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的华丽转身,承上启下地开创了泉州美术在与时俱进的历史长河中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这个群体中的三个不同组成,虽然分别诞生、孕育在不同的年代,但因本土文化的血脉相连、艺术探索上的情愫相系,使得他们又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纵观人事沉浮、艺事春秋,1985年以来的美术思潮一直以一种先锋的姿态走在所有艺术门类探索的前头,开辟了艺术新风。30年前的“闽南画派”宣言以民族、现代、地方特色为旗帜,就一直把那种开拓的精神传给了“BYY”和“T工作室”。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探索是没有止境的。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泉州的艺术群体才一个个前赴后继奔涌而来,他们共同的心愿是为泉州现代艺术的发轫进展尽情探索,为心中的不泯画卷尽其所能。
在泉州市鲤城区文联,我们见到了代表三个画派30年艺术探索的100多件作品。我们发现,泉州的现代艺术有她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根之所在,蔡国强那一棵移植到海外的参天大树,在他的背后原来还有这么一片葳蕤森林!一切就像他们所说的:“我们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留下了什么!”
泉州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黄坚认为:“从上世纪70年代的‘闽南画派’经80年代的‘BYY’艺术群体再到新世纪的‘T工作室’,不同时期的不同追求,泉州艺术家对现代艺术的追求在一个回旋的上升中不断深化认识自己的目标。和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联系在一起,将使泉州艺术家的创造更有本土色彩和历史背景,但这种‘地方意象’并不是泉州的特征指向,这块土地上走出的艺术家如蔡国强、黄永砯等人,在全球化的背景里,同时代表泉州艺术家在当代艺术上能与世界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