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展览评论 > 关于“我的日常书写展览”
关于“我的日常书写展览”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01-15

在这个纷扰的城市,能静下心,持之以恒地进行没有功利的,纯净的日常书写,没有对书写本身的热爱和执着是很难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正处于为工作、生计而奔波的青年人。而可贵的是,这里的十几位年轻人能够拥有这份持重和淡定。

之所以展览谓为“书写”而非“书法”,源于我们将书写日常化的理想。书法,《辞源》解释为“汉字的书写艺术”。《辞海》释为“毛笔写字的方法,主要讲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等方法”。

我以为,书法是艺术化的书写,而书写是生活化的书法,二者除了动机和目的不同外,显然没有本质的区别。其实,“书”即是“写”,“写”即是“书”,对于我们这些以书法创作为专业的人而言,我们似乎习惯了一拿起毛笔就觉得自己是在搞创作,要考虑留白、布局、笔法、节奏……,常常忘记我们还有属于自我的“书写”——随笔记录、抒情感怀,可以微小到一个便笺或随想的只言片语,是书斋生活中一种极为单纯的行为。

因此,以“我的日常书写”作为本次展览主题,即是倡导回到书法的源头,回归书写的本质,将书写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追寻重视内修的中国式书斋生活。

梁启超曾说,书写是最优美最便利的娱乐工具。一张台,一支笔,一张纸,书写者便能沉湎于其中,体会书写所带来的快乐。参展的十二位年轻作者,均出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们当中有的曾多次在全国大展入展及获奖,有的正从事与书法相关的教学、研究和创作工作。他们在深圳生活、工作,书法创作是他们的专长甚至职业,而每日书斋的书写则是他们与中国传统文化保持密切联系的唯一方式。

不为竞技得奖、不求哗众取宠,不为特立独行,在这个不完全是“书法展”的书法展上,参展的作品呈现了作者们在日常书斋生活中原生态的书写方式和状态,作品形式不拘一格:手卷、册页、斗方、信札、扇面,甚至信封、纸条。李锐的数帧精致泥银小草,张弛尽在法度之中,妙不可言。曾宗福于王羲之圣教序的熟稔,信笔为之,尽显纸上闲愁。郑南贞对老民间手札心摹手追,从容有度,渐入佳境。魏有永以浑穆之气,驾轻就熟,任情恣性。左奇志成竹在胸,信手拈来,自成一派。车帝麟信手一书,在自然灵秀,亦横生奇趣。黎方强笔下秀逸风雅、不激不历。郭晶痴迷晋唐古法,一心摹古,尽显翰墨之美。陶淑慧的研习法书之妙,笔势自生,落落大方。李延奎陶醉于书写,纸上一派明窗净几之相。乔丹字字清秀玲珑,抒发其乐生之志……可以说,这里的每一幅作品也许并不一定完美,但都呈现了一段书斋的记忆和痕迹。展览本身也仅仅是一个对于当代书写的探索,期望留给书写者和观看者一个思索的空间。

唐人有诗曰:“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诗中辗转的心境流变,昭示着习书者的艺术修行之路,借此展览与诸君共勉,守住这份心境,把日常书写的状态保持下去。

关键字:书法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