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午,“意与古会——白砥临古书法展”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共展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白砥先生约200件临古作品,这是中国书法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临古个展。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王永昌、浙江省武警总队总队长王平安、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天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鲍洪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朱关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章祖安、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等出席,中国美院副院长高法根主持开幕式。
在本次展览中,白砥先生以扛鼎之笔力,书写了一部完整的书法史。这200件作品,从商代之甲骨文到清末之沈曾植,时间跨度近四千年,几乎涵盖了中国书法史上所有的字体和流派,正、草、隶、篆,钟、王、颜、米,异彩纷呈,使人“如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充分体现出白砥先生镕铸百家、兼容碑帖的书法理想。作品大者高近4米,长10米,单字字径3米余,小者盈尺,字细如蝇。有的与原作相比如灯取影,毫发不爽;有的遗貌取神,已近于创作,临摹与自运浑然一体。字字屈铁镕金,篇篇真气弥漫,整体气象宏大。笔之所至,风生水起,真可以说是“致精微,极广大”。令观者不禁击节赞叹,赞叹之余又不禁会发问: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要先看一下白砥先生的个人简历:
白砥,本名赵爱民,1965年出生于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绍兴,15岁考入北京国际政治学院攻读法语本科,后又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师从书法大师沙孟海先生及刘江、章祖安先生,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是中国第一批书法博士。现为中国美院书法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自学书以来,出版发表书法作品上千幅,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上百次并多次获奖,先后举办个展16次。出版有《书法空间论》、《王羲之书法解析》、《白砥书法艺术》、《白砥小楷集》、《中国书法艺术图典》、《白砥临古书法精粹》、《汉张过碑及其用笔》等十余种专著。白砥先生既具有笔雄万夫的创作能力,又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强烈的现代意识,是新时期书法复兴以来书法创作方面的杰出代表和领军人物,在书法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从上面可看出白砥先生充分具备了成功者所需要的两大条件:一是天赋,二是勤奋。白砥先生19岁已大学本科毕业,之后考研读博,举重若轻,以书法创作实力广为书坛所注目,可以说是秉赋超群。没有天赋,学习艺术是很难成功的,这是所有艺术家成功的第一条件。但世上聪明人很多,成功者极少,说明了勤奋的重要性。在书法界中,白砥先生的勤奋人所共知。常有“读研时几乎每天练15个小时”之类的“逸闻”为人所津津乐道。在白砥先生的书法生活中,一天挥毫十数小时是其常态。隋代的智永禅师学书十年不下楼,白砥先生也是极少出门的。而且为了书法,放弃了众多的爱好,专心于此,每日挥毫不辍。古人云“废纸三千”,正是这种状态才铸出扛鼎之笔力。如果说天赋只是一块铁矿石,那么正是勤奋把这块矿石镕炼为铁,再化为钢,日日夜夜的锤炼又使“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直至臻于化境,成就了白砥先生在今日书坛之地位。
在今天的艺术界中,个人展览此起彼伏,多有“只可远观”者。纯粹临摹古人的个展更是开风气之先。白砥先生用作品诠释了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下对古人所应持有的态度。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延而愈发显现。数年前,章祖安先生曾在文中“预言”白砥先生将为书坛之“执牛耳者”。今观此展,已应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