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展览评论 > “活化厅”—— 究竟是不是“艺发局最后悔的决定!”?
“活化厅”—— 究竟是不是“艺发局最后悔的决定!”?
作者:刘建华    来源:《当代艺术与投资》    日期:2010-06-09

“活化厅”──位于油麻地旧区、以小区中心模式来营运的艺术空间,持续性地与市民分享生活化的当代艺术,成为香港独一无二、溶合草根街坊基调与当代艺术前卫手法,敢于触碰社会时事政治议题的一个小区艺术实验场。

(一)背景、方向及理念

香港现存的艺术空间,大部份也向香港艺术发展局(简:艺发局)申请资助。活化厅座落的上海街视艺空间,却是个艺发局经地政署以象征式租金取得的一所油麻地街角铺位,由艺发局挑选合适组织在其提供的资助下营运。由于间歇易手,加上画廊格调的装潢,在旧区单打独斗,虽前后已近十年,却无甚累积的名声。近年艺发局将其定位作小区艺术,形象总算逐步建立。

“活化厅”是个非牟利社团,成员皆为本地活跃的艺术工作者,从事创作、策展、评论、教育及营运艺术空间等,包括另亦创立“C&G艺术单位”的郑怡敏(阿金)及张嘉莉,把“骑劫艺术”发扬光大的程展纬、长期撰写评论的黎健强和刘建华、文字人俞若玫,Liveart艺术工作者魂游,年青一代概念艺术家关尚智及黄慧妍(近期于广州成立“观察社”),罗文乐与李俊峰。这伙人都关心社会政治,往往策划展览(如至曾特首/骑劫游乐场/断估唔拉/出嚟行/十年回归前后话/6644拆掂佢/爱国风雨飘摇时…),通过艺术触碰社会议题。

活化厅成员,颇觉香港的艺术空间发展渐走向建制化而缺少活力和锐气,故入标接手营运上海街视艺空间,希望以崭新一套理念和手法,活化香港艺术的外框与内涵,拉近艺术与日常生活、社会政治之距离,亦也为当下市民社会注入新活力。另而针对小区艺术,成员们看到当代艺术近年涌出一堆重视开放过程、参与、合作互动的手法,关系美学及政治美学原则,以为把这些放于小区艺术上也别具启发性,让“小区/艺术”互促渗透,一方面介入生活环境发挥积极作用,另方面则带动艺术社群社会意识的提高。

由于集合可谓一时无两的阵容和清晰的理念方向,活化厅的申请获得接纳。然而我们更希望这次把构思如实申请的策略,能在推动政治艺术在艺圈以及资助申请过程得到正常化、平常化的看待,成为往后的重要范例。至于活化厅重视小区艺术中人性化交往的建立、维系和累积,资助单位却往往只顾参观人次的数字、追看有形的成本效益,活化厅往后也望能在这方面据理力陈,当成是教育艺术行政的工作。

(二)主打展览计划

在过去半年,活化厅举办了三项较大型的展览计划,首炮《多多奖少少赏》重点在与小区打招呼,建立邻里关系,亦以向艺圈呈示活化厅欲意开拓的方向。计划先以街招等方式吸引街坊以其生活经验作提名,搜集区内有趣材料,再由策展人程展纬、李俊峰牵领三十多名艺术家/艺术学生,对这些小区人情风貌作明查暗访,因据故事元素改装奖杯,制作出如“至省镜大奖”、“最血腥风味奖”、“最优雅姿态店员金奖”等奖座,颁至超过三十间店铺。每逢周末,再而提供策展人导赏团小区游,透过一个颁奖活动的框架,让人们认识与欣赏旧区街里的丰富生活形态和人情点滴。

整个展览,理念从反转从上而下庞然的小区公共雕塑出发,重视居民参与,让艺术散落区内,展场内既收集街坊物品,配以录像访问展出,展览也预留了位置给两名响应艺术家──陈素珊以安慰奖概念,用街招赠券吸引街坊造访换取匙扣及日历咭,而俞若玫则将其所遇的街坊化成为武侠小说人物,别开小区艺术的驻场文学创作模式。至于活化厅打破白盒子(White Cube)格局的新颖展示环境、互动导赏参与安排,富幽默手法来处理众多展览小环节,更让观赏过程充满趣味,亦开本地艺术空间策展先河。

第二期的《出得厅堂》是活化厅将附带协助艺发局和康文署的艺术品外借计划的责任,变成反映官方艺术推广机关资源浪费和官僚思维的一次机会,然而议题甚狭,于是采了反差手法,一面大事张罗不受欢迎的官方版复制海报,再而并行一个非官方版,广邀艺术家借出作品供大众借取回家,让艺术品跳出仅是镶框挂墙的装饰品概念,发现艺术同样可以相当生活化,甚至担起某些生活功能,如日历之作,撕页的破坏也可变成作品的参与应用。展览另除铺陈了些早年艺术民主化、开放艺术定义展览的前科,也重点介绍了个别戏耍官方外借计划,借讽香港艺术馆贴钱借场予外国奢侈品品牌作展览的作品记录。罗文乐带领的工作坊,则通过临摹官方复制印刷品,以自制真迹取代借取。两种外借的受欢迎程度,比照下结果一目了然。

第三个展览《师父赞》是个表扬民间手工艺、向手工艺师傅致敬的展览。策展人程展纬及罗文乐从小区、艺术社群开始,发掘手工艺在社会慢慢些微的宏观图象下,在寻求持续发展和生存中少被留意的一些特殊作业模态,勾出师傅匠及普通人D.I.Y.(自己做)的个体小故事、付出和坚持,从他们身上吸取民间艺术智慧的启迪。展览最后包罗了十多间店铺、廿多名艺术家参与,除有委约师傅创作,也找来艺术家与手工技师合作,或以平衡概念的作品加以响应,甚至邀艺术家摸索经已失传的“赖龙”技艺。

《师父赞》除印派艺术家江记(江康泉)详访工艺师傅入行经过、技术钻研、心得感情等的“职人系列”海报,还有地区内一些手工技艺等行业店铺的地图指南,既肯定师傅绝活的艺术性,但也突出这些传统的实用性和生活性,如何在小区合构成一种人文风景。工作坊系统爆棚加场,又是活化厅另一成功新试点(除出位的曱甴班,如折纸等被受艺圈/艺发局冷落的技艺,在活化厅出现其实也别具意义)。

关键字:活化厅,艺发局,当代艺术,香港,前卫艺术,时事政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