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川美毕业展“开放的六月”所亮相的艺术创作,作为观众我们可以看到前几年普遍流行于川美的“卡通一代”走向更为多元的发展趋势。作品中更多地展现出198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年轻艺术家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的独特视角。漫步于展区,形式多样的作品表现形式同样吸引了各路人马的驻足观望。其中,毕业于川美油画系本科2010届的年轻艺术家张宇飞的系列作品《春天》引起了观众与艺术业者的强烈关注。系列作品中分别被命名为《春天-他转过头来向少年微笑》、《春天-永远处于追求完成的状态》,艺术家采用了西方现代艺术中一种被称为是diptych(双联画)的形式,将观念摄影与绘画组合在一起,绽放的花卉、人类牙齿的放大特写、被安装在建筑角落的摄像头以及丛生的植物都成为了艺术家选取的生活场景与片段。摄影和绘画,作为人类观察与记录客观世界周遭的方式,不但可以逼真地记录,同样可以寄托某种观念和情感。在观看作品的同时,细心的观众注意到了艺术家提供的3D墨镜,在特殊视觉效果的映衬下,画面将表现出更为丰富的层次感与空间感,这从另一个角度上也提出了我们观看世间万物的多维度视角。而这些观看对象的组合,更多地体现了艺术家的个人情节与思想阐述,通过画面和摄影,一种非语言的沟通可以让更多观者在静谧无声中感悟到艺术家独特的思维空间与情感世界。
近几年,由于观念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发展,在学院艺术教学中也被或多或少的提及,更有美术学院专门成立了相关的系科进行系统的教学和研究。在本次“开放的六月”展览中,我们不难发现许许多多的影像作品。其中,川美油画系2010届本科生、年轻艺术家陶辉的影像作品《蒙古症》,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异域气质与神秘的精神气息,引人注意。在艺术家整个的创作和拍摄流程中,扮演者并不完全明晰自己角色的整体性,包括对白、场景设定等等,更多的具有即兴表演的成分。和我们惯常思维中的影像作品不同,即兴达到的效果就是真实生活化。在艺术家的心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少数民族情节,这或许与我们广泛的汉族生活情节相比,多了一份陌生和难以言喻。影片中接连不断呈现的一个异装的少数民族男子,他的行为举止看似具有一定的情节性,而场景设置的切换却又给观众带来了模棱两可的想象空间与探讨余地。作为主角,异装的男子穿梭在现代社会中荒芜的边际,那些视角中的场景已经无法让我们联想到钢筋水泥的森林与人潮涌动的城市,这种环境现代性的缺失造就了人物以及行为主体的备受关注,作为内心深处的情感缩影,艺术家的影像将人物的行为更加纯粹化,模拟了亦虚亦实的生活境界。这种独特的体验,让更多在现代社会中籍由经历和生活的琐碎而疲惫不堪的人们,一种返璞归真的精神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