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展览评论 > 谈威尼斯双年展中国的“五味”
谈威尼斯双年展中国的“五味”
作者:彭锋 郭赟    来源:《世界艺术》    日期:2011-03-29

“弥漫”方案受鲁迅、丹托启发

World Art:网上有人说这一次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是内定的,你觉得呢?

彭锋:我可以这么说,几乎从一开始没有人想到会是我,所以包括网上的报道,威尼斯双年展的候选人没有一个报道引用我的名字。所以说这一次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内定这个说法是百分之一千不成立。因为在他们叫我去做策展人候选、提方案的时候我很犹豫,其实我的原则就是如果我没有想出好的主题是不会参与的。这个方案我想出来之后,至少在观念上我认为是没有多少人能够想出来的,我才会做这个事,这是我的一贯风格。也许有人会说我策展经验不多,但我认为策展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理念和思路,而不完全是执行和资金。

World Art:您对自己这个方案还是很有自信的。

彭锋:如果说要有因缘的话,两个人给了我最大的启发。其一是鲁迅,看鲁迅的文章让我想到两种味道药和酒。后来加成了五味。第二个启发我的人是丹托,因为他说艺术终结。今天的艺术就像中药一样,有两个特点:第一可以利用已有的资源,就像药铺里面的药可以随便抓,第二,你得有病,才需要——一定要有问题,药解决你的问题。所以丹托的艺术理论用一个最通俗的、中国人都容易接受的方式讲,就相当于抓药。抓出来,解决问题。

World Art:以前威尼斯双年展对艺术家来说就是鲤鱼跃龙门,但是现在这种感觉越来越淡了,比如说上一届威尼斯双年展,艺术家参加不参加都没有什么关系。这一次你觉得会不会有不同?

彭锋:从世界潮流来讲,因为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扁平化、大众化,没有什么事件让人特别震撼。比如中国人第一次得奥运会金牌的时候,大家激动得不行。现在奥运会金牌有多少都忘了,因为太多了。中国当代艺术也是这样的。第一次进威尼斯双年展当然跟第一次得奥运会金牌一样的欣喜若狂,后来就淡化了,很正常。我觉得如果威尼斯双年展仅仅是走过场可去可不去。不管多有名的艺术家,你不能就拿一个作品展示一下就叫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这是不对的。因为在任何地方人家都可以参观你的作品,为什么还要拿到威尼斯去展呢?

World Art:本届双年站您选择艺术家的标准是什么?

彭锋:第一,凡是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的我基本上不考虑。这种原则不一定非常理性,但是我是希望有更多的艺术家有机会进入国际舞台。第二点,作品展览不重复。我考虑的不是艺术家的名气,而是艺术家的能力和他的经验。

World Art:那这几个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是在您选择他们之后再做的?

彭锋:正在做,还没有做完,所有的作品全是新的。

World Art:您先提出理念之后,然后让艺术家配合您的理念来做?

彭锋:对,“我需要什么,能够达到什么,我的要求是这样的”。艺术家只要满足我最低要求就行,其他都是艺术家作主,完全按照艺术家的想象力,充分体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艺术个性。但我尽量会协调,让他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World Art:这一次威尼斯双年展选择5位艺术家,具体来说为什么是这五位?

彭锋:我有原则,第一要从来没有去过的;第二要体现年龄、性别、职业的多样性。至少有一个女性,或者一个男性,这是我刚开始确定的标准。年龄最好能拉开距离,职业最好是体制内、体制外的都有,这样会显得多元一些。

World Art:您觉得这次经历对您自身的发展有什么可能性?

彭锋:我自己介入艺术只有一个目的,我要做出一种解释中国当代艺术的艺术理论。举个例子,比如说在文艺复兴时期我们需要瓦萨里,梵高从不会画画突然成了大师,要感谢理论家,因为他们的理论解释了艺术,使人们看到了艺术的好处在哪里。后来的纽约有了格林伯格,所以有了抽象表现主义。我的核心工作是理论研究,批评和策展跟理论都有关系,我试图通过策展建构出一些理论框架。

上一页  1 2 
关键字:彭锋,威尼斯双年展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