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现当代艺术几乎同时登陆本土:“伤痕美术”、“乡土美术”、“’85新潮”、“’89大展”、“后’89”、“政治波普”、“艳俗艺术”、“卡通一代”、“伤害迷恋”、“新人类”等等艺术思潮及现象接连登场,不同风格形式的作品刷新着国人的视觉艺术观念,使人精神振奋眼花缭乱,产生了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优秀作品,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表征。追昔抚今,感慨颇多。一晃30多年过去,今天的世界格局在激烈震荡中不断发生变革,网络经济正以惊人的力量和速度改变着社会发展轨迹,更新着人们的惯性思维和生存理念,我们所处在的社会现场亦非往日可比,太多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正直逼而来。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已经成了颠扑不破的历史规律,也必将在当下书写新的文化历史,演绎新的时代版本。
我们正处在新世纪的第2个10年,当代艺术的向前推进,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曾几何时,艺术被工具化、妖魔化,艺术之为无所作为,留下一段令业界不齿的荒诞记录。正本清源,还原艺术本质真相,为艺术史留下有价值的作品,成为几代艺术家努力不止的功课。应该看到,目前我们所遭遇的困境,有着其复杂性和诡异性。本来,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人们渴望解决温饱,而在温饱已完全不是问题时,在市场经济丰富并蚕食着人们的道德疆域时,在资本开始大行其道绑架人性时,人们似乎更“富有”了,但人们也真的更“贫穷”了。在上述两种情境中的艺术,生长的逻辑和轨道存在差异:前者相对单纯,适宜安身立命勤于思考;后者绝对浮躁,易滑入小我天下急功近利之泥沼。孟子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谓“大任”者,良心责任使然,何去何从,行道者各存所志,各有修为解读版本。
与成都平原包容祥和的历史人文节奏颇为一致,“春沙”系列艺术活动已延续数年。这是以著名艺术家程丛林发起的围绕其学生呈现的展览交流活动,进而扩展至整个成都艺术生态区,下一步渗透到全国已成趋势。这项活动的初衷是为年轻艺术家搭建学术研究平台,探讨艺术在当下的问题以及语言方法论诸话题,为他们的艺术生长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方法。对他们而言,年轻是优势和资本,他们拥有对未来的诸多话语权和种种可能。但优势不是胜势,“年轻”也是双刃剑,所谓伤人者必自伤。如何在强化阅读、养身修心、创奇拓新等方面获得实质性收益,并逐步奠定独立的艺术人格与作品面貌,是年轻者走向成熟需不断进行的功课。而诸多艺术机构与企业的热心参与和鼎力支持,是艺术生态健康成长的助推力量,多股有效动力的善意组合,必将与艺术家们形成强势的文化合力,开创未来,展现宏图,将是一种因果必然。
2011年5月于成都芳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