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展览评论 > 艺术交流不是单方面施加影响
艺术交流不是单方面施加影响
作者:    来源:《信息时报》    日期:2012-06-10

《缺席》 罗明君 布面油画

《时光荏苒而逝,孩童却心系谜团不变》 尚塔尔·米歇尔摄影作品

记者:众所周知,何香凝美术馆是以中国现代美术史上著名的女性艺术家何香凝命名的美术馆,此次的瑞士女性当代艺术展,与何馆一直以来的策展思路有何关联?

冯博一:何香凝不仅是中国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和国家领导人,而且也是一位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著名的女性艺术家。何香凝美术馆对中外女性艺术的关注、研究是其学术定位的一个部分。深圳还没有举办过专门的女性当代艺术展,在此举办具有交流性质的瑞士女性当代艺术展览,既可以让观众对瑞士当代女性艺术家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也是对瑞士有关人士在推动中国当代艺术方面的相互对应。

记者:如何理解展览主题中“我即是我所在的空间”?这预示着是一个讨论女性对自己身体和生存环境的关注与观察的展览吗?

冯博一:这里的“空间”既包括物理的空间,也包括精神的空间。在一般的认知中,女性生活的空间比较狭窄,她们更加关注自我创作中对自己生存空间的思考,前面提到的卡特娅·辛克的那件装置、行为作品,你把它叫做降落伞与婚纱的那件,体现出的就是一种女性在男性社会中的思考,对保护、安全、自我位置的思考。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她们首先是独立的艺术家,然后才是女性艺术家,我们看到黛尔菲恩·瑞斯特的影像作品时,感受到的就是女性的另一面:力量、焦虑、反抗男性权力,甚至有些暴力与恐惧的意味。那件影像叫《反对,斯德哥摩尔2007》,屏幕中不断落下日光灯管,发出破碎的声响,你不知道什么时刻,是不是就在下一秒钟,一个灯管又哐当一声掉下来摔碎了。压抑的场景与有意为之的异常,潜隐着内心的纠结、焦虑,以及纯粹的力度。而同时,黛尔菲恩也可以有一些很有趣的作品,她的另一件装置作品,几双雨鞋立在地上,你没留意的时候,雨鞋突然动了,它翘一下或者自己来个立正什么的。我们盯着它的时候它是平平无奇的雨鞋,我们不在看它的时候它真相如何呢?这提示我们重新认识熟悉的事物。

记者:这次展览的考察策划过程中,你作为一个男性策展人,在挑选女性艺术家的作品的时候,会不会不自觉地带有男性的思维方式去观看呢?

冯博一:当我们向已有意向的瑞士女性艺术家发出正式邀请时,第一个接到的回复就是一次大大的打击。那是米利亚姆·卡恩的邮件,我们看她的资料、看她的作品,都很青睐,也很期待她的作品参展,但是她在信中对我们“女性艺术”的提法有意见,觉得这种提法本身是男性主义的,因为并不会把一个全由男性参加的艺术展特别称为“男性艺术”,那就不应该单独列出“女性艺术”,于是她表示拒绝参与。这个意外当然让我们很遗憾,但也让我们反思,是不是带有预设的思路去看待他人。

在我看来,国际之间平等的艺术交流,不是坚守自己的地盘,坚持自己的理念并施加影响。交流意味着是对她国的艺术抱有学习、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因为“他者”不可能像我们看自己那样来看我们,犹如她们也不可能像我们那样来看待她们自己一样。

我们不可能彼此相同,不可能你是我,我是你。最好的情况和效果是把“交流”用来描绘、补偿这个不足或缺陷的词语,而不是试图打破你、我的界限。交流的快乐,不在于超越、克服彼此的障碍和隔阂,而是在于交流本身的现存差异、限制和过程,以及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感喟,而恰恰在这一过程中我以为自然深化了彼此的了解与相知。对于中国的观众和艺术家来说,他们可以鉴赏瑞士女性艺术;对于瑞士女性艺术家来说,她们可能是第一次参加由中国的美术馆主办的展览,和第一次到中国的深圳,感受其中的异域文化和市井生活。这是我对国际性文化艺术交流的一个带有乌托邦式的初衷和期盼。正如虽然这次展览的题目叫“我即是我所在的空间”,我却希望通过艺术交流,我们能够“不在自己所在的空间”,而具有更广泛的视域和交流的N种可能性。

关键字:女性艺术,艺术交流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