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市场解读 >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堰塞湖” 研究那只看不见的手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堰塞湖” 研究那只看不见的手
作者:    来源:美术同盟    日期:2009-02-09

在发展与调整的过程中、在各种因素的积累与作用下,中国艺术品市场不断被充斥了许多不详因素:作品规模性、快速流通的动力弱化,艺术品消费基础薄弱。可以说,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形成了高悬头顶之上的“堰塞湖”。艺术品市场“堰塞湖”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关天灾,全系人故。究其关键成因,可以归结为投机因素累积过度、艺术品过度集中于流通环节、投资规模严重坍塌等几大方面。

在艺术品市场发展初期,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了浓厚的投机气氛

自2003年以来,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速度惊人,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和高品质作品。但是,民间有句老话:“萝卜快了不洗泥”。在高速发展的时候,艺术品市场同样积聚了很多矛盾。在发展初期,艺术品市场就是一个圈子市场,收藏和消费艺术品需要经历知识和资本的双重门槛,这让更多的人羡而远之。久而久之,这一市场的信息流动逐渐缓慢而闭塞,信息公众传递不完整,更多的信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尤其是掌握在与艺术品收藏有关的圈子里。消费者尤其是艺术品投资者、潜在收藏家们对市场的认知度,对画家自身包括对作品的了解程度等,通常都是通过有限的行业渠道获得的,多数人对这一市场缺乏应有的了解。市场信息缺乏、沟通渠道不畅通使艺术品市场的信息处于严重的不对称境地。于是,在西方早已过时的艺术品市场投机气氛便在国内蔓延开来:收藏行为变成了投机行为,画家变成了商品生产者,拍卖行重复拍卖,搞不透明交易,收买卖两头佣金,时常出售赝品,有的买卖双方串通一气,“托买”、“托卖”,使拍品的经济价值与艺术价值严重扭曲,有了拍卖价格,画廊又以高价位将作品推荐给收藏者;作品出名了,画家就按照已定的风格尽快“生产”,整个艺术品市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形成了投机逐利的产业链。随着市场的发展,这些投机行为逐渐累加,加剧了本来就不成熟的艺术品市场秩序的混乱,大大累积了其风险,为其发展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艺术品大量地存储于流通渠道,未能在市场终端及时消化与沉淀

在创作—展览—批评—市场—收藏这个链条中,链条的起点是艺术品的生产者(艺术家),而终端就是艺术品的接受者(收藏家)。艺术品市场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真赝鉴别、估值判定、流通兑现和需求聚合是保证艺术品市场持续繁荣的四个关键点,而流通兑现又是打通和整合整个价值链的核心所在,因为市场交易的繁荣最终以终端消费量作为基础。但是,由于国内艺术品市场发展得不规范,在突如其来的“火爆”行情中,大部分买家不是真正喜欢艺术品的收藏者,他们的资本不是投向收藏这个终端环节,而是集中于市场流通这个中间环节。市场投机、炒作痕迹明显,且投资周期超短,周转期很快,很多人今天买、明天卖。艺术品在流通中囤积升值、借机抛售成为主要特征。因此,很多优秀的、有市场的作品并没有沉淀在应有的终端消费者手里,而是囤积在投资人手里。他们期望将其炒到更高的价格,牟取更大的利润。也就是说,中国的艺术品交易多在实业者和经营者之间进行。而且,目前艺术品市场的终端购藏者只是拥有大部分社会财富的少数阶层,他们在艺术鉴赏等方面的知识又并不充足,所以,实际上,艺术品市场几乎等同于终端缺位。这种市场状态类似于前些年风靡全国的海狸鼠养殖和北海的房地产热。海狸鼠人人都养,土地人人都圈,房子人人都倒,却没有终端消费者来消化,其结果是大量杀死海狸鼠,北海的房子像劫后的废墟。流通渠道中巨大的艺术品存量致使艺术品市场以虚假繁荣和短期利润为特征,令其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市场投资规模不增反降的态势使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滞胀格局

艺术品市场在2003年—2005年呈现出的火爆局面避免不了艺术品市场尤其是艺术品投资在近两年的急速刹车,究其原因,第一,2006年—2007年,股市持续火爆,加之2003年—2005年艺术品市场中的很多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大幅度增值,在带来市场繁荣的同时也酿成了大量的泡沫。于是,大量艺术品市场中的投资者把资金转移到了股市中,另一部分人又在大搞房地产投资,压缩了艺术品投资的规模。第二,2007年下半年至今,股市转而深度下跌,楼市陷入低迷,投资者的大部分资金被套牢。资金的缩水严重打击了投资者们的信心,致使他们很难再有心力为艺术品市场投入大量资金。第三,中国先前最受热捧的是当代艺术品,此类作品的收藏家又恰恰都是国际人士。但是,2007年,发轫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导致当代艺术市场的信心指数在过去的半年里下降了40%。虽然2008年春拍总体成交状况尚说得过去,但当代艺术品专场的成交率大幅度下滑,显露出一副疲态,整个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热度也凸显出了衰退之势。据记者了解,在2008年5月21日举行的匡时春拍中,当代艺术品专场成交率仅有60%。第四,区域经济同样是影响艺术品投资的重要因素,如某地遭受天灾人祸或区域性经济危机,则该地区艺术品的价位一定会有所下降,继而殃及整个艺术品市场。艺术品投资规模的不增反降使新的滞胀格局成为必然之势,各种本该在投资支撑与快速发展中获得消解的尖锐矛盾,如艺术品市场一二级市场关系倒置、供给面过度市场化而需求面市场化缺失,诚信、监督机制不完善等体制性矛盾反而不断积聚、恶化。

在艺术品市场体制下,我们也许很难具备利用抢险的视角去化解危机的理念,但对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我们只能去认真研究与把控其内在规律,同时又必须有针对性地去调控并化解相关风险。唯其如此,艺术品市场的“堰塞湖”才不至成为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灾难!

关键字:艺术品,市场,投资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