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金融化”是必由之路?</STRONG>
在此之前,艺术品的投资渠道相对还比较单一。也许由于艺术品的“象牙之塔”属性,曲高和寡,使其与其它资产的相关性显得较低。
但金融机构的介入,使得艺术品越来越有资产化的倾向,连带衍生出很多金融产品。投资专家认为,在资产组合中,如果拿出15%-20%资金用于艺术品投资,还是比较理性的。
艺术品如何作为金融资产纳入个人和机构的理财范围、艺术品怎样成为金融工具、艺术品市场如何金融化等课题,已引起公众的关注。
正如一位金融业专家所说:“艺术品投资离不开现代金融,西方的艺术品市场离开银行业是难以想像的。艺术品是金融界与资本市场都不可忽视的金融产品。”由此可见,艺术品金融化是一条必由之路,虽有挑战,更有机会。
艺术品的流通,时下除了拍卖,别无它路。那么,何不试试艺术品担保、抵押等多种金融工具,真正建立起我国的艺术品流通体系。
除了类似于民生银行发行的“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理财产品之外,今年6月,国内中菲金融担保公司继去年在拍卖会上首开当代书画金融担保先河后,又推出了当代书画金融按揭服务,引起了金融业的极大关注。
据悉,该公司对价值在10万元之上的书画艺术拍品提供按揭,预付50%,还贷期限为一年,按中国人民银行当日利率计算。当然,按揭所购拍品,在未还清贷款余额之前,拍品暂时由拍卖公司保管。
由于当代字画在艺术品投资中,更趋向于大众化,因此,书画按揭的金融服务一经推出,引发了普通工薪阶层的投资欲望,也为艺术品市场进入消费时代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由于金融业的介入,将担保、按揭理念引入艺术品投资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拍品的真实性得到了有效保证。
另外,艺术品证券化也被人提及。比如说,将齐白石、李可染、徐悲鸿早年的同一时期作品组成一个证券资产,再将其拆分成10元一股的IPO艺术品证券上市产品,按现行的此类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正溢价率计算,年增值率在60%左右,这个60%就相当于股价的同期利润比的预期保障。
其实,金融机构介入艺术品投资市场,可以有多种形式,除担保、典当、按揭、证券化外,还可以收藏优质艺术品,赞助大型艺术活动,为艺术品投资人担当理财顾问等。
注意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虽然艺术品的保值和升值潜力吸引了金融资本的投入,在现阶段的国内银行的各种实验中也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艺术品与传统投资产品本质上的不同成为金融资本涉足其中之后所必须克服的障碍。
首先是艺术品的非标准化造成投资规模的限制,其次是艺术品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的形态下进行的交易只有少数专家能够透析其中真谛,而银行业作为业外人士,很难找到足够数量的专家全程指导,阻碍了艺术品实现最大的保险系数,难以成为正式的投资产品大批量推广。
因此,业内人士表示,不要把艺术品的投资咨询变成像房地产投资咨询那样的随意,因为后者只是一件简单的知识咨询,而艺术品的咨询则是相当复杂的事情,弄不好会适得其反,既坑害顾客,也对健康的艺术品市场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同时,更不能将艺术品投资视作简单的投机行为,把炒股票的理念横置过来,应该注意艺术品价格中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是艺术品本身基于艺术史维度上的时代艺术性。
另外,对于整个艺术品投资市场而言,大量资金的进入也会带来许多不能预测的风险:一方面,有可能会抬高艺术品价格造成市场短期繁荣,另一方面,在投资标准模糊的情况下,银行资金投入艺术会推动艺术品价格的整体上涨。
因此,应该看到,金融机构的支持、赞助和介入艺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操作不慎盲目投资也会阻碍艺术发展。只有将艺术品行业中专家资源的整合、收藏标准的确定、估值程序的探索更快地推进到正轨,才能真正实现金融资本增值与艺术品投资收益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