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市场解读 > 让艺术回归本真
让艺术回归本真
作者:    来源:《良品杂志》    日期:2010-02-01

英国有句老话:如果你账户上有10万英镑,那么你要坐牢;如果有1亿英镑,你就会在董事会上拥有一席之地。作为当代世界艺术圈里最有钱、也最会赚钱的大佬,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竟然直接把作品拉到拍卖行,以检验那些关心价值的投资商,看他们是否能用实际行动支持当代艺术的价值。

还真有人为此埋单。“事实上,如果投资者面对拍卖视而不见,那他们可能遭受的财务损失其实要大过于艺术家本人。这真是当代文化史的划时代事件,”《Tank》杂志的主编Masoud Golsorkhi说,“这是第一次我真正感觉到了新世纪的来临。”

无独有偶,庸俗作品生产商杰夫·昆斯(Jeff Koons)曾以2600多万美元高价卖出作品,与达明·赫斯特一起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会赚钱的艺术家。近日他首次在伦敦办展,与往常一样,他指挥工人把杂志图片扫描下来,然后用幻灯机打到画布上,再按照它们的色彩依次画上不同颜色,如此煞费苦心的结果是再现了80年前的大萧条环境下的“应对经济压力和各种不公正待遇”的卡通人物大力水手(Popeye)。他无不调侃地称,在萧条时期,“艺术就是菠菜”。

随着近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超出想象地疯狂暴涨(《福布斯》杂志称,仅仅2005年一年,中国当代艺术的行情就涨了983%),“艳俗主义”曾经是,而且现在也仍然是其中最大最亮的那一个泡泡,如今已经“啪”地一声破裂。不仅中国的艺术圈开始重新洗牌,连欧美几大展览都被迫推迟或取消。当你在威尼斯双年展上看到昆斯那巨大的充气玩具狗时,你可以想象到,它被刺破爆裂时的壮观场景。

从商品走向作品

将商业行为变成艺术行为,或许就是“新世纪”的新艺术。这里,从商品出发走向作品,而非相反,早已是从杜尚到安迪·沃霍尔,再到达明·赫斯特这条当代艺术脉络上的圭臬。

1929年,整个世界一片凄风苦雨,艺术世界却我行我素。早在1917年,来自法国的杜尚(Marcel Duchamp)就往艺术展上送了那只著名小便器,此后更是弄出一个达达派和超现实主义运动来。在他看来,日常生活就是艺术。有意思的是,大萧条之前,他已经在纽约的格林威治村里混,当时的格林威治村已经吸引了来自各地的诗人、流浪歌手、贫穷的艺术青年,也许是出于无聊,杜尚跟他们一起捣鼓出一个“格林威治村独立共和国”(The Independent Republic of Greenwich Village),似乎这个波希米亚人聚居的村落真的是艰难时代的世外桃源。

艺术,或许与危机无关

大萧条来临的那一年,洛克菲勒的夫人与两位贵妇一起出资兴建了一座私立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落成(MoMA),5年后惠特尼博物馆在格林威治村成立,这一批博物馆画廊在大萧条时期纷纷成立,奠定了此后艺术市场的繁荣。而在罗斯福的新政中,有一项是由公共事业振兴署(WPA)组织的联邦艺术计划(Public Works of Art Project),这个计划主要资助大量艺术家进行关于“美国景象”的创作,吸引到包括墨西哥壁画复兴运动的领头人迪亚戈·里维拉(Diego Rivera,弗里达的丈夫)的热情参与,此外“总统山”也是这一政策的产物。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艺术市场在大起大落。有人指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也出现过一批“前卫艺术家”,其作品一度被西方收藏家大肆炒作,价格暴涨,如今他们早已乏人问津,而中国当代艺术家也在承受着相同的经历。当然,对那些一直坚持自己的艺术方向、从不为潮流所动的艺术家来说,这也是一个契机,让艺术的回归艺术,金融的回归金融吧。

关键字:艺术市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