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8年下半年,一场来自大洋彼岸的金融飓风席卷欧洲、亚洲乃至全世界经济,低迷的成交量显示:艺术品市场已不可避免地陷入这场金融漩涡。然而,漆器拍卖却逆市而上,频频创造天价,成为2008年寒冬最后一抹亮色。为此,本刊记者从漆器拍卖、收藏、历史以及当代漆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呈现漆器市场的真实现状。
2008年12月3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聚光灯下,一件亮相佳士得拍卖会的宝物引起了众人的高度关注。佳士得中国古代陶瓷及艺术品部资深专家及副总裁曾志芬在拍卖前告诉记者,这件明永乐剔红双凤莲花盏托可谓大有来头,他是李氏家族最著名的漆器藏品之一,流传有序,更大的亮点在于盏托内有乾隆皇帝的御题诗,拍卖前估价高达3000万港元。
3314万港元:揭开天价成因
这件盏托以2000万港元起拍,经过多轮竞价,最终以3314万港元成交,据知情人士透露买家是一位经营化妆品的中国台湾人士。那么这件盏托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呢?
首先是由这件盏托的工艺决定的。这件盏托使用的是漆器工艺中最为复杂的雕漆工艺,在各种漆器工艺中,雕漆的工序最多,制作周期最长,艺术表现力最强,它使漆艺由平面艺术发展为浮雕艺术,从而达到一个更高境界。雕漆工艺起始于唐宋,兴盛于元明,在清朝末年已经失传,在元朝及明初工艺最为高超。据记载,明朝永乐年间,在北京设立了果园厂,由元朝漆器名家张成之子张德刚负责,专门制作雕漆漆器,在这其中,大多数又是剔红漆器,专为宫廷使用。乾隆皇帝曾经作诗赞誉:“果园佳制剔朱红,蔗段尤珍人物工。无客开窗眄秋字,携童持杖听松风。细书题识犹堪辨,后代仿为究莫同。三百年来此完璧,文房思古念何穷。”可见,在乾隆时期,已经没有这么好的工艺了。
其次是由于它的器型决定的。盏托,又名茶盏,是中国古代的茶具。据《资暇录》卷下记载:“始建中(780-783年),蜀相崔宁之女以茶盅无衬,病其烫指,取子承之。既啜而盅倾,乃以腊环子之央,其盅遂定。即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蜀相奇之,为制名而话于宾亲,人人为便,用于代。是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致百状焉。”唐代李匡义认为盏托最早出现于唐代,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喝茶时防止手指被烫而设计的。明清散茶流行,品饮方式的改变也带来了茶具的一大变革,壶泡法以及盖碗撮泡成了最主要的冲泡方式,盏托的使命也为之一变。三托盖碗成了当时的风尚,既增加了茶盏的保温性,使之更好地浸泡出茶叶中的茶汁,同时增加了茶盏的保洁性,可防止尘埃侵入茶盏。品饮时,一手托盏,一手持盖,并可用茶盖来拂动漂在茶汤上面的茶叶,更增添一份喝茶的情趣。盏托的材质也更加丰富,有陶瓷、漆木、银质、锡金属等,而剔红则是个中翘楚,专为宫廷使用。目前明代永乐年间盏托仅存三件,故宫博物院有一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一件,这是流落民间的最后一件。剔红盏托,体现了中国漆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完美结合,价值不言而喻。
再次是由这件盏托的出身决定的。俗话说“出身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艺术品也是如此。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见证这一竞拍过程的杂项专家夏更起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这件盏托之所以能在经济危机这种大环境下拍出天价,除了它是永乐年间,本身艺术性高,更为重要的是盏托内侧书有乾隆1781年所作的御题诗,这是在世的剔红盏托中唯一的一件。乾隆皇帝对古代艺术品的偏爱,人所共知,他经常会在这些艺术品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这往往也使艺术品身价倍增,因为乾隆皇帝本身就是金字招牌。
最后是这件盏托传承有序。早在1935年,这件盏托就参加了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办的国际中国艺术品展览会,这个展览是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展览之一。它的第一次成交纪录出现在1976年伦敦拍卖会上,这件盏托从当时英国著名收藏家大维德爵士手中转入了李经泽手中,李经泽与其父李汝宽也是当时著名的中国漆器收藏家,当时的竞价过程异常激烈。与李经泽竞价的是当时伦敦最著名的古董商罗格·布鲁耶特,据说他是受美国亿万富翁纳尔森·洛克菲勒委托。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件焕发着迷人风采的盏托最终没有出售给纳尔森·洛克菲勒,32年来一直被李经泽所珍藏。在艺术品市场赝品充斥的年代,传承有序,有据可查也为其增色不少。
趋势:漆器拍卖进入慢热时代
2007年香港苏富比春拍重器乾隆御用七枚玉扳指,拍出了4280万港币的天价,当时几乎没有人注意到那七枚玉扳指的外包装。那其实是当时最为考究的包装方式,用剔红器物承装御用物品,那件剔红盖盒雕刻精工纤巧,刀锋犀利,是一件难得的剔红漆器。但当时那只是配角,在这次2008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剔红漆器成为了主角,一举夺得全场第四高的成绩,并时隔7年之后刷新了中国漆器成交的纪录。
其实,早在2001年,漆器就已经走入拍卖市场,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2001年北京翰海推出的7件漆器中,有6件被藏家购得,同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推出12-16世纪的中国漆器艺术藏品,26件拍出24件,成交率为92.3%,拍卖总额超过2570万港元,是事前估价的4倍。其中一件估价仅120至160万港元的明永乐牡丹花卉漆盒极为引人注目,最后被亚洲一位私人收藏家以1214.5万港元竞得,高出估价10倍,并创造了中国漆器的世界纪录。2003年香港佳士得秋拍5件清代漆器全部成交,其中一件清乾隆年间的剔红锦纹书本式盒盖以151.9万港元的高价成交。2004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件明永乐剔红雕漆赶珠云龙纹盖盒以1126万港币落槌,成为漆器拍卖第二高价。2005年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永乐剔红牡丹纹盒以214.5万元成交;同期上海崇源拍卖公司推出的漆器拍品南宋剔红凤鸟穿花图盘拍到了143万元。香港苏富比2006年春拍推出一件剔红乾隆御制诗笔筒,最终以572万港币的价格成交。中国嘉德则以18万元起拍、最终以550万元拍出了一件清代乾隆脱胎朱漆题诗菊瓣形盖盒。2007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皇家御用器物”专场,一件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款剔红双螭荷叶式盘以502万港币高价成交。与之同时上拍的还有一件永乐剔红观荷图海棠式小盘以108万港币拍出。
现状:漆器收藏瓶颈不少
作为收藏门类中较小的漆器,目前的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瓶颈,如收藏群体太小,对漆器的重视程度不足。位于北京东三环正庄古玩城的鉴古堂是为数极少的专门从事漆器收藏的古玩店之一,鉴古堂的创始人藤文浩长期从事漆器的收藏和买卖。他表示,漆器一直属于高级艺术领域,艺术品位和艺术价值很高,一般老百姓很难接触到漆器,更不用说珍品了。目前漆器收藏市场呈现两种状况:一是漆器市场流通数量较少,精品更少;二是懂漆器的专业人士少。正因为如此,藤文浩认为,漆器拍卖价格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藤文浩讲了这样一件事:五六年前,他在国内以7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一个明朝嘉靖年间的花鸟盘,而完全相同的一个盘子,在今年3月份纽约佳士得的春季拍卖会上竟拍到13万美元的高价。夏更起也认为,此次佳士得秋拍中一些工艺更好的漆器反而没有拍出高价,这说明目前藏家的鉴赏水平有待提高。
漆器收藏面临的另外一个瓶颈是,漆器的管理和保存难度很大,据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主任陈丽华研究员介绍,漆器不怕水,泡在水里面都没关系,但是怕干燥,容易裂,而且裂了不好修补。现在都是用恒温、恒湿的条件保护,展览的时候对漆器损害太大,展室的条件达不到,所以漆器的展览也就不多。一般的收藏家没有条件对漆器进行保管,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藏家参与的热情。
影响漆器收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漆器断代比较困难,漆器鉴定专家夏更起介绍,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漆器一共18,000多件,大部分不带款,而且带款的也不完全正确,一些是错误的,尤其是永乐宣德年间。故宫现在有些漆器上既有“大明永乐年制”的款,也有“大明宣德年制”的款,有人认为,这是宣德年间,由于工艺遗失,但一些太监或漆工为了讨皇帝喜欢,故意以远充近,把原来的款磨去,然后刻上宣德款。同样是宣德款漆器,工艺水平相差很大,这也影响到漆器的收藏。
支招:元明漆器最值得购买
绝大多数漆器均为木胎,不易保存,流传至今的数量有限。流传至今的漆器又分为出土文物和传世藏品,宋代以前的多是出土文物,传世品多是元以后的漆器。能保存下来的中国漆器中,绝大部分存放于博物馆之中,如北京故宫博物馆存有各类漆器18,000多件。那么漆器拍卖是否还有亮点,哪些值得藏家期待?
第一,最值得购买的仍是元明时期的漆器。夏更起认为,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历史价值,元以及明永乐年间漆器都达到顶峰,最值得藏家收藏。这是因为元朝以前的漆器存世极少,市面上的一些战国、汉代漆器多是赝品;经过多年发展,漆器工艺在元代达到了高峰,虽然元朝统治时间较短,元代漆器存世量较小,但出现了像张成、杨茂这样的漆器工艺大师;在明清时期,宫廷漆器获得长足发展,而又以明永乐、宣德年间及清乾隆年间的漆器最为优秀。这与古代皇帝的爱好有着很大的关系,明永宣年间,在北京设有果园厂,专门生产漆器,其后中断百余年,到万历年间重新开启,但因社会动荡,国库空虚,工艺落后,已经生产不出来那么优秀的漆器了。而清乾隆之前,雍正皇帝偏爱洋漆,即倭漆,不重视中国漆器的发展,到了乾隆时期,才大大推动了中国漆器的制作,使漆器生长达到了一个高峰。但是在乾隆之后,很多漆器工艺逐渐失传,不复存在。鉴古堂负责人藤文浩也认为:从年代上看,宋元明清时期的漆器前景更好;从工艺上看,雕漆、做工精细的漆器更受追捧。这就使得更多的藏家把眼光对准元明漆器,当然清代漆器以走宫廷路线的最具投资潜力,像雍正、乾隆时期造办处造的龙纹、花鸟纹、人物图案的漆器、书房用品等。
第二,目前元明以前的中国漆器大多流落在日本,如上文提到的收藏家李经泽就是从日本开始的中国漆器收藏,藤文浩也是旅居日本多年,从而专注于漆器的收藏。因为那里不仅具备详尽的文献资料,而且漆器本身保存状态也非常稳定,通常会被放置在特制的包装盒内。日本自室町、江户时期至今都盛行茶道。在他们崇尚的茶道用具中,包含相当多的宋、元、明时期的漆制盖盒、香盒、香盘和茶碗的盏托以及其他摆设器,借助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李经泽在日本收藏了不少漆器中的精品。漆器精品的再次出现还需要中国经济更加富强,漆器精品才会再次回流国内。
第三,危机之下,漆器成为亮点,中国漆器在金融飓风来临之际,创造了新的拍卖纪录,纵览香港佳士得拍卖全场,除了上文提到的明永乐乾隆御题剔诗红雕双凤莲花盏托外,还有一件明洪武剔红瑶池祝寿图菱花式盘,也以2306万港元的天价成交。根据接近李氏家族的人士透露,这次推出的这34件藏品,仅占李氏家族漆器藏品的一部分,而且尚不包括最为珍贵的漆器。这足以证明,随着中国文化日益受到重视,中国传统艺术品的价值还将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