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艺术品市场理论研究存在重大不足
当前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理论研究中,更多的问题可能是,在并不多的理论或市场研究的成果中,一些研究太过于自言自语,太注重于书本到书本,还尚处于不见实践的理论状态;而另一方面,一些市场研究成果又太过于为市场而市场,太过于具体,缺少起码的理论提升,更多的时候还处于一种市场的实践状态。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中的这种取向可以说是一个市场学科建立阶段必然要经历的基本阶段。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在新的基点上进一步整合与融合这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从而使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研究工作站在一个全新的方法论与学科的市场体系之上,从而使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学科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与高度。
当前,艺术品市场不仅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更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因此,正确分析这些矛盾和问题,对于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理论建设严重滞后于市场实践。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于实践。在中国艺术品市场迅速发展扩量、艺术品收藏门类迅速丰富、参与人数与市场容量增长迅猛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理论研究与分析的重要性。但是,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理论建设严重滞后于市场实践,老的思想、老的理念、陈旧的方法和手段都无法适应新的市场形势和发展趋势,并已远远被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实践抛在了后面,造成了许多说不清、理还乱的形形色色的市场乱象:艺术品理论家不敢涉猎市场问题;市场研究专家无法触及理论问题;在创作与市场迅猛推进的时候,理论研究者及批评家几乎集体失语。理论建设对市场实践的漠视往往使人们凭借感觉而不是理性的分析去从事现实的市场运作,形成了许多偏见和错误的认识,这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使市场的实践成为盲目的实践,或者说是缺少理论指导的实践。
(2)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知识结构老化。艺术品市场虽然可算是一个起步时间不长的新兴市场,却面临着知识结构老化的瓶颈,其原因在于:
①艺术学院的教育体系老化。现在的艺术院校单纯注重技法的传授、知识的记忆,内容重复,联系实际不够,与现实市场的运作脱节很大。这种陈旧的知识拿到艺术品市场的运作中,其结果不是毫无实际可操作性,就是让市场运作与经营模式一起跟着老套地执行,不具备创新性发展。
②艺术品市场发展中的“小圈子主义”。这种小圈子的最大特点是任人唯圈,肥缺不放,大大限制了圈内人与圈外人的互相学习与交流,致使思想僵化、信息封闭、知识结构老化。在这个知识经济的年代,对于任何行业,知识结构的老化意味着发展的停滞,意味着生命力的终结。因此,改革知识体系,不断为原有的知识库注入新鲜血液是艺术品市场不断创新向前的保证。
(3)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人才缺失严重。在现今国家提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背景下,艺术品市场已经逐渐向产业化发展。作为一种文化艺术产业,当下的艺术品市场还面临着人才缺乏的瓶颈。人才缺失严重根源于两点:第一,市场的浮躁让弄虚作假的人太多,严重缺乏真正的艺术创作人才。现在,艺术家把艺术品市场看作一个“捞钱”的场子,有水平或是没有水平的,都试图在市场炒作、自我包装的刺激中分得市场利益的一杯羹。因此,一心一意精于艺术创作的艺术家越来越少,精品更是凤毛麟角。第二,艺术教育始终未摆脱应试教育的路子,致使市场缺乏市场化人才。现在,国内艺术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普遍不完善,知识面过于窄小。学生对市场没有敏感,也不了解市场知识。毕业后,他们不善于应对市场、无法感知市场变化、洞察市场态势、精于市场操作,更不能为市场运作荐言荐策、对推动艺术产业的整体升级做出积极贡献。华辰拍卖负责人甘学军就曾感慨到:我们现在就缺一个懂经济的总经理。现在的人才都是在拍卖公司之间流动,转来转去都是这圈子里的人。要想把拍卖做大、做好,必须有懂经济的人参与。内行要把事情做好一定要做到行外去,这个市场没有一个奇迹是行内人创造的。”
(4)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政策及体制长期错位。当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演奏着一首“畸形变奏曲”,政策及体制的长期错位是最严峻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艺术品市场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结构的倒置。一级市场的主体是画廊,其职能是将艺术品通过流通渠道转化为商品,通过规范的商业运作为艺术家的成长和成功创造条件。二级市场的主要形式是拍卖,其经营方式是艺术品经营者接受艺术品所有者的委托,将艺术品投入市场的销售方式。目前,拍卖公司直接跳过了一级市场,顶替了画廊的角色。不管一个艺术家是否有画廊代理,作品直接从艺术家的工作室出去,只要画有卖相,拿来就拍,很多青年画家就是在拍卖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市场之旅。此外,艺术品市场还不具备艺术品减免税的配套政策,依然受到艺术品进口税的困扰,致使艺术品虽然价格昂贵却不能抵押。艺术品市场政策及体制的错位致使艺术品市场畸形发展,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漫长的萧条期。
(5)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对国家及学术战略认识的淡漠。在现代世界格局中,国家力量的当代衡量不再局限于经济和军事力量,利用文化影响力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中国的艺术家是民族文化精神的符号与代表,其作品的市场价格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世界对这个民族文化的认知与评判。因此,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应站在中国文化这个大背景下去进行一种文化审视。此外,发展艺术品市场,不能离开做学术,应把学术思想贯穿始终。对艺术品市场进行学术上的运作和进行商业上的运作的结果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但是,目前,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对国家战略的认识还很淡漠,对学术战略的认识也很木然,这会导致中国艺术品市场无法形成学术运营及学术推广机制,更会导致中国艺术品市场沦落为纯粹的民间市场和自由市场,而不是国家市场,不是国家意志和政府意志的集中体现,久而久之,艺术品市场会在对国家及学术战略认识的漠视中加速自我毁灭。
四、中国艺术品市场理论研究急需新突破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理论建设,整体上说应在五个重要团块中取得突破:
首先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理论体系的架构及其系统研究的深入进行。学科的理论构建当然离不开学科体系的系统研究、实证研究的理性及理论化提升,以及基本的方法论原理及理论的分析。同时,注重前瞻性及科学论体系对实践的引导及认识功能,也是理论体系在架构方法层面是非常重要的,理论的实践性在这里得到了强化。
其次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实证性研究与分析。对当下状态进行相应的实证性研究可以说是衡量一门学科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对状态的实证分析主要还是利用系统性的分析方法,即进行共时模式与历时状态的分析研究。其中共时模式又包括要素、结构、行为及环境的分析;而历时状态则更多地考察进化发生发展的过程。
第三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分析的方法论研究与实践。方法论的关注与研究是一门学科不断走向成熟与系统化、科学化的一道重要的分水岭。方法论的展开研究目前来说虽是起步,但方法体系建立将极大地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工作的发展进化。
第四是中国艺术品市场重大专题研究。在研究及理论架构中,重视诸如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育及支撑体系的建立、中国艺术品市场信息体系征信系统,以及中国艺术品市场标准化工作等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进一步丰满了理论构建中的内涵。
第五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相关课题的前瞻性研究与探讨分析。在研究及体系的建构过程中,前瞻性的开拓研究可谓也是一大亮点,特别是关于中国艺术品市场政策、预警及诊断体系、民间艺术品及其市场等的展开研究,拉伸了理论应有的实践及空间上的包容能力。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理论研究的新架构,对进一步开启中国艺术品市场规范化发展,科学有序化推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愿本书的出版发行,会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发挥应有的推动作用;同时,更希望相应的研究成果及问题可以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起点。因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所面对的挑战与发展给了我们越来越多的机会与平台,这是我们可以登高望远的阶梯,也是新架构进行构建的支点。
当然对于任何一门学科,在初创与进化发展过程中都是一个逐步成熟与完善的,特别是一些经验性强的学科建设可能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与可塑性,不用发展的眼光很难能够理解与认识这类学科的内在核心价值。中国艺术品市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研究对象,可能会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甚或是极大的困惑。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找到一种看上去有共识的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前行。
但是我们不能不客观地看到,中国艺术品市场作为一门学科,尚处草创阶段,在这门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中,对艺术市场的参与与了解程度、实证性的研究程度,以及相应的理论概括能力与系统化能力,可以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艺术品市场这门学科研究与深入的程度。所以说,对实践与实证的高度关注,以及对理性的前瞻与科学化、系统化的重视,是将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推向一个高度的重要考量。
当然可能也会有人说,既然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尚处初级阶段,一些环节及市场的状态还未能有效而全面地展开,在这一未充分发展的市场上去构建这一经验性较强的学科体系,是否显得匆忙了一些。这些顾虑与疑问我们认为是有道理的,但作为研究者的一个重要担当,就是力争使相关的分析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共性规律的发现及前瞻性的研究探讨,而不仅仅是做一些实践的阐释与总结。这是我们在当下这一并不算成熟的条件下进行相关研究探讨并力推该书撰写出版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我们想也许通过我们的努力,会改变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及其理论研究的一些状况,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