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画廊经营者的眼光里,邓瑜们崭露头角绝非偶然。
广州如意画廊,2006年之前,走的是大多数画廊的传统路线,尽可能争取大牌艺术家签约合作。2006年,这里举办了一场“超级英雄——广州新势力联展”,无论对于艺术家还是画廊,这都是一个转折。在这个联展,一批广东各美术院校的80后艺术家初登舞台,迅速崛起成为了广东艺术家群不容忽视的一股“新势力”。而如意画廊也从此风格大变,全面转向以年轻艺术家为主的风格路线,这让它在其他同行饱受金融危机冲击或倒闭或缩小经营规模之时,仍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势头。
未来在新生代手中
画廊经营者巫海英曾是一个资深拍卖师,20多个广州美术院校学生的作品,让她惊喜之余,更看到了创造力和未来就在这群个性飞扬的年轻人手中。“如果说50后,60后,甚至70后都是被压抑的几代,80后应该是精神回归的一代。与前辈相比,他们受到良好的学习滋养,他们没有现实的英雄楷模,他们的英雄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动漫人物。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内心深处压抑已久的梦想。”
她指着墙上一幅邓瑜的作品评说,形式感和内容都很丰富,可以很纯真,也可以很焦虑。日本浮世绘的技法画路很广,当代意识很重,观众年龄层囊括男女老少,比如文头提到的意大利买家,就是一个老人。
然而,这些新生代并非走出校园之日已然是成型定性的艺术家。同样以邓瑜为例,巫海英认为她在大学画指甲画时期的作品,细节轻飘飘,完全经不起推敲。“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和画家沟通,跟踪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态。”
记者了解到,绝大部分80后艺术家都和多家画廊保持合作,没有签约的合作看似松散,却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能让画廊和画家各自拥有更开放和自由的空间。艺术家们不大关心作品在艺术市场的反映,将其交给画廊代理。而画廊,在推广上花了很大心思,采用学术和市场双管齐下、以群展和个展为核心、多种市场渠道和媒体宣传结合的方式。除此以外,画廊会选择参加博览会、举办系列展联合造势,并利用展览出版物、艺术衍生品以及更广泛的媒介宣传深化和扩大新人的影响力。
80后艺术家柯荣华表示,他的第一个展是超级英雄展,画廊在宣传推动上做了很多工作,同时也给了他们很大发展空间,跟画廊是一种很友好的关系,并没有很商业的东西在里面。那次展览的策展人黄丹松很关心80后一代的艺术家,对他们要求很严格。画廊方面,除了已经初露头角的艺术家,仍旧寂寂无名的小将,同样给予许多关注,巫海英提起他们如数家珍。“比如,和邓瑜师出同门的周钦珊,写实功底非常深厚,她的作品每一笔都在消解学院教育。我非常看好她的未来。长期跟踪他们,既是对年轻艺术家的支持,也是对画廊的长线投资”。
艺术家应回到最初状态
面对记者关于市场能否短时间接受新生代的疑问,巫海英回答,在消费了车子、房子之后,投资转向艺术品市场,转向当代艺术作品,这在中国只是时间问题。“人们的审美水平将不断提升,现在大部分人对艺术品的欣赏仍停留在唯美阶段,实际上绝不应止于此。”
同样的问题,北京亚洲艺术中心经理李宜霖表示,现在西方人对中国的理解已不仅限于天安门、五星红旗等中国元素,有更多人会去注意真正有中国内涵和哲思的作品,那些过于表面或符号化的作品,应该会慢慢退出流行。中国当代艺术要去攻占国外市场,除非有非常个人特色风格的作品,或者是80后新生代等新面孔,凭借好的观念、技巧和好的价格冲出去。
李宜霖相信,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收藏,在未来相当值得期待,尽管现在全球的经济仍处于不好的状态,但经济的急刹车,对这几年过热的当代艺术市场,在长远起了正面的影响。最终中国的当代艺术主要还是要靠国内的人。美国波普艺术还有抽象表现主义大部分购买者是美国人,欧洲的艺术也还是欧洲人在买。
李宜霖说,艺术生态链里的铁三角中,艺术家应该回归到最初的状态,不是完全为了市场(但需要基础了解,而不是过度干涉),而是回到当初为何选择艺术成为终身志向,再次将他们的创作热情注入到作品里。画廊应该回到不只是为了买卖,应该回到更多的实质宣传、推广当中,并且做艺术教育普及的工作,把好的艺术推荐给人们,进而提升整体社会文化水平。收藏家也将学习如何更理性对待艺术品,关注更多的是精神上而非只是经济上的价值。目前对铁三角的所有人来说,都是“回归本质”的时刻。他相信这个时代永远都需要艺术这个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