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市场解读 > 金融化艺术品无家可归的背后
金融化艺术品无家可归的背后
作者:丁嗣劼    来源:《东方早报》    日期:2011-12-19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第八期一篇名为《谁给金融化的艺术品一个“家”》的文章阐释了当前国内保险公司承保能力有限、国外专业艺术品保险公司对中国金融化艺术品市场的谨慎态度以及国内艺术品物流管理的严重滞后是金融化艺术品“无家可归”的主要因素。但作为艺术品保险客户经理,感觉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是。  

在我看来,国内的保险公司在艺术品保险这个领域中的角色,与其说是风险转移者,还不如说是规则的制定者之一。保险通过对承保艺术品风险客户须达到的管理与运作要求,逐步调整行业风险意识和态度。同时对接上下游价值链,从而形成系统的运作模式和行业规则。

承保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保险公司对于风险的熟悉程度与认识深度。随着本土保险公司与海外专业保险和再保公司的合作加深,承保经验基础也在不断夯实。今后在单个项目的承保能力上可提升空间是相当大的。其实,对于不同类型的艺术品保险客户,如博物馆/美术馆、拍卖行、画廊、艺术品交易商、企业/私人藏家,主要差异在于计价/赔偿基础的确定。

对于金融化艺术品承保的顾虑主要在于:

一, 对艺术品信托、基金及产权化金融衍生品管理运作模式仍存在缺陷;从定价基础到收益模型,从尽职分析到风险管控,几乎没有一个成体系的“黄金守则”。从最近的国务院38号文《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于金融化艺术品的整改维护措施,但此文也只是告诉了“你不该做什么”,却仍旧未能道明“你该怎么做”?

二, 急需一支专业的理赔团队或专员作为强大的后盾。对于损失原因的判断、应急措施建议、判定损失以及最终确认损失情况对于我们传统产险的理赔都是极大的挑战!

另外,艺术品仓储与运输的确是问题之一。中国本土的物流行业专业水平较低,尚未涉足此利基市场,少数的艺术品承运人在从事艺术品仓储与运输的业务,但受关注程度有局限性,仅在画廊与艺术品交易商中有所耳闻。如今,海外的专业艺术品物流企业如Helutrans, IFAS以及Crown等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带来的不是竞争、也不是新理念;而是一套国际标准与体系。这是学习和探索的机遇。

关键字:金融化,艺术品,艺术品市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