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再走一步 对中国人物画的探索
再走一步 对中国人物画的探索
作者:    来源:TOM    日期:2007-07-07
从美术院校毕业,走向社会,进入创作的新天地,我们都在努力实践,寻求在先师艺术的基础上,向前再走一步。

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物画家,多经过美术学院学习,基本上是属于从素描教学中培养出来的。这种教学又是以徐悲鸿、蒋兆和先生为代表,基本特点是西法中用,将西洋素描引入中国画。我曾先后在三所美术学院学习。在广州美院附中,是按原苏 联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学习。接着到浙江美院中国画系,潘天寿院长强调中国传统技法学习,分人物、山水和花鸟三科。我在人物科,既学习素描,又学习传统笔墨技法。当时方增先、周昌谷和李震坚等一批中青年教师,将人体结构与传统花鸟画笔墨结合,形成兼工带写的人物画风,影响60年代中国画坛一代人。70年代末我进入中央美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学习,直接受教于蒋兆和、叶浅予和刘凌沧诸先生。蒋先生强调“尽精刻微”的写实,叶先生着重将生活中速写与中国画笔线的结合,刘先生主要强化对传统线描的练习。我们还专程到敦煌临摹壁画。1981年,到中国画研究院工作后,我成为黄胄先生的助手和学生,黄先生强调对生活的观察和速写。

在研究院,我们又有机会观摩、临摹了许多古画。为此我请人刻了一方闲章:“四十方知学传统”。从西法起步,复归传统,融西为中,推陈出新,于造化中锤炼,在生活中提高,我学画四十多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回想80年代,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画坛形成新的冲击,对素描教学也展开讨论,对徐、蒋先生的艺术褒贬也众说不一。经过这十多年的争论,应该说多数人有了共识。

人物画要塑造形象就必须有素描基础,这是训练造型能力的科学方法。50年代由于政治原因,契派素描教学一统天下,排斥其他,阻碍了艺术的百花齐放。60年代蔡若虹先生提出“四写”为学习的基础,即临写、速写、慢写和默写。其中慢写就包括素描,但其体系应包括各种流派,而法国的重结构的素描更适宜于中国人物画。80年代关于素描讨论中有人又提出中国画应以“书法为基础”。确实,以书法入画是中国画的特色,书法与素描结合,即“书写”,可提高中国画的表现力。

1988年,我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写的教材中提出,在“四写”的基础上加“意写”,即作者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随意进行造型的创作练习。其实山水花鸟画家都是随意写象的。正如郑板桥所说由“眼中竹”,到“胸中竹”,再到“手中竹”。而人物画由于对形象的要求十分具体,写生是必要的,但有的学院培养的画家,离开模特就不会画,这就是“意写”功夫不行。“意写”与“默写”的不同点在于要寻求画家自己的造型语言。“四写”加书写、意写,这“六写”就是人物画家一生的基本功,靠不断实践去练就,去提高。

徐悲鸿、蒋兆和以及黄胄先生所创作的中国人物画,是20世纪的典范,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辉煌的一页。但由于所处的环境,还有局限性的一面。我们的课题就是在其基础上,如何向前再走一步。

人物画家要继承先师们把艺术创作与国家、民族、人民命运相连的使命感、责任感。讲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一般讲人生、生死和爱情等而爱国主义却是更为重要的主题。徐先生的《愚公移山》,蒋先生的《流民图》等之所以是不朽名作,因为它艺术地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心声。其人文关怀精神是可贵的。黄胄的《洪荒风雪》、《载歌行》都充分表现了新中国人民的情怀。艺术家应有社会责任感,有忧患意识,画什么和怎么画仍然是应认真思索的问题。关注社会,以自己的艺术创作参与社会的变革,仍是今天应提倡的。人物画家是主旋律的高歌者,任重而道远。

人物画家要在生活中进行创造,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师造化,得心源”是艺术创作的真谛。黄胄说:“只有到生活中去,才会有冲动,才感到自己的不足。”“在表现生活中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我曾在山西煤矿工作8年,之后又多次到煤矿,矿工坚定刚毅的形象深深印在我脑子里。在创作大型历史画《魂系山河》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力度,往往也融入矿工般的气质,有浑厚感。古今中外艺术大师的成功之作,都源于生活,洋溢着真情,人物画家的创作更要有深刻的生活体验。

人物画家的作品要以形象说话,要有感染力。画要有深度,作者就要有思想的深度、生活的深度和高超的技巧。中国人物画在唐代曾达到相当高度,以后就逐渐衰落了。最大的缺点就是千人一面。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说:“绘画不分中西,人物最难。我国传统人物画的弱项也在人物。”这个“难”,就难在是否能把造型与笔墨最有机地结合,达到传神的目的。肖像是人们精神风貌最集中的体现。如今摄像技术冲击现代派兴起,西方肖像画高峰已过去。中国人物肖像画要有新的发展,一定要与油画、素描、摄影拉开距离,充分发挥毛笔线描的表现力。实践中我坚持毛笔画速写,其中包括一批人物肖像写生,放笔直取,力求简洁,写神寄情,取得较好效果,这样的放笔直取,不是描,不是画,不是造,而是“写”。这种写可以进入一个境界,将笔法中的情、意、法、趣与对象形神特点融为一体。

人物画家要在艺术语言上寻求突破、寻求创新。把现代审美意识与传统技法相结合,把对人物塑造与画面整体设计相结合,不是为找符号而找符号。在表现人物的精神和意境中,创造自己的艺术语言,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画家要正确认识自己是很难的,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和避开短处,是大有学问的。先辈大师的成功经验,都是根据亲身经历和体验,找到艺术创新的突破口。时代的节奏越来越快,人物画家只有静下心来,认真思索,沉到生活中去,努力实践,艺术创作上才有可能向前再走一步。

关键字:李延声,国画,人物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