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那些天文数字般的价格,我们真的认识他吗?”这是长期经营吴冠中艺术品的百雅轩总经理李大钧的疑问。尽管89岁的吴冠中因身体原因并未到上海,但这些画却带来许多令人深思的背影。
天价市场中老人“横站”</STRONG>
2007年6月,吴冠中水墨画《交河故城》在北京保利以4070万元人民币成交创造当代艺术家国画拍卖的纪录。而在今年3月公布的2008胡润当代艺术榜上,吴冠中以2007年公开拍卖的作品共3.7亿元的总成交额名列榜首。
此次展览中的一幅名为《金缕衣》的作品,是吴冠中2007年用水墨设色的作品。一个被五彩颜色包裹的身体,横躺在黑暗之中,这是老艺术家得意的作品之一。“住豪宅,坐宝马,最后穿着金缕衣,结果还是进坟墓了,就是这样的感觉。”这是老人的思考。简单,也一刀见血。
吴冠中的“一刀见血”是出了名的,尤其在今年。在闹得沸沸扬扬的“美院无用论”观点之后,老人并没有就此打住。在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栏目中,吴冠中称“自己宁去种地,也不当艺术的螺丝钉”。他还在报纸上撰文针对文艺体制改革的问题,提出“以奖代养”的建议。
“我们都为他担心,”百雅轩副总经理范永忠说道,“人人都在劝他,不要再这么说下去了,不是怕他得罪了谁,他也不怕得罪谁,而是生怕他说错了什么,毕竟年纪这么大了。”上海美术馆馆长李磊3月1日曾去吴冠中家中拜访,“去的时候,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正在家里画油画。他对我说,‘在余下的时间,要把想说的话都说完,把自己的艺术还给人民’,这也是他目前最大的两个心愿。”
除了“说真话”、画油画,吴冠中也在整理自己以往的画稿。“最近每次去吴老家,他都在做这么一件事:撕画。我们看着当然不舍,被他撕去的画作何止千万。”范永忠说。
显然在吴冠中眼里,艺术品的经济价值根本比不上艺术价值。“高画价的,不见得他作品是好的,作品的高低,还是要经过历史的考验才能说。所以现在这些画价高低,我根本不听。我愿意搞出艺术来,至于钱、生活,对我没有什么关系的。”吴冠中在《名人面对面》栏目中说道。
事实上,吴冠中近些年艺术上的变化甚至与刚出道的艺术家一样频繁,在他眼里,“重复就不是艺术”。去年,吴冠中又潜心创作了一批“汉字春秋系列”:书法的构成美感融入他的画思中去,使字的内涵通过体态和身段表现出来,其中有10幅在此次展览之列。
艺术市场上的炒家和画廊当然不希望如此——随意的改变意味着市场的接受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成功的诸如现在当红艺术家张晓刚的炒家,每年正以稳定的高价和令人愉悦的速度出售库存的《大家庭》系列。
吴冠中的倔强、自我和坚持,如同鲁迅笔下的“横站去战斗的老人”,“逆境锻造着性格,滋补他的学养。苦难成就的,却是英雄。”李大钧对吴冠中评价道。
让艺术回到民间</STRONG>
该展已先后走进北京、成都和重庆,始终秉承老人的“三不”:不举行开幕式,不出售门票,无领导出席。而且如此重要艺术家的展览,都不在当地最重要的美术馆。上海的展览亦是如此,五角场800号美术馆也是民间资本策动的一个艺术家、画廊的聚集区。
“吴冠中不想让群众觉得他高高在上,只会呆在美术馆里。”李大钧说,“到798做一次展览,是吴冠中自己的意思。”他们给北京展览特地起了个名字:“吴冠中走进798”。吴冠中的展览走进798,成为798各式展览中的一个。一个由民间艺术机构主办的展览,没有开幕式,没有请领导,更没有卖门票。观众自由来去,如逛艺术庙会。与年轻画家不同的,该展览是不出售原作的。也许在吴冠中看来,无论是798,还是五角场800号,虽不入主流,却是艺术开放的象征。
“搞一辈子艺术,以前看不上自己的,总去西方学习,但我是从中国根生出来的,我的审美趣味是来自人民的。”这是吴冠军现在经常对人所说的“艺术的乡土情结”,年轻时求学巴黎的吴冠中在蒙哥马利高地目睹过一个个艺术家为求生贱卖作品,感触颇深。回国后从没有忽视非主流、草根的艺术领域,他还曾披着厚厚的棉衣,走访北京的一些艺术家村,“他不想成为荣誉的囚犯。”一位宋庄的画家尊敬地评价这位前辈。
“他自从30岁留法从艺以来,看了60多年形形色色的社会,现在用自己的行动来烘托民间的艺术园区,使它成为焦点。并且,一位89岁的老人,何苦要用哗众取宠、愤世嫉俗来标榜自己?”李大钧说。
老人去年的艺术新作——一个连小学生也认识的“毒”字,不同的是,吴冠中把毒的那两点故意写得很轻,很微小,像一粒微尘。吴冠中对此的解读是:“毒药只需一点就能弄死人,还有些是看不见的”;一个繁体的虫字加了很多装饰,“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蛀虫,他们用各种方式装扮自己,但依然只是一只虫。”
在艺术界满是机会主义者面前,吴冠中依然进行着独立的思考。为了这次展览,他还给自己题了首小诗《近照》:“老人走向遥远,虽越远越小,却背影清晰,有人追去摄其影,老人猛回首,被摄了前胸。他笑说:我的衣饰及肌肉都是透明的,你恰恰摄了我的心肺。这里展出的,是其血淋淋的肝胆、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