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中国画目前仍按人物、山水、花鸟分科。随着当代艺术形式的丰富性,您觉得人、山、花分科会有局限性吗?
桑:中国绘画,以前由于观念的束缚,画家多仅滿足于一人一山一花的表现,及至后来,有独擅一类的画家,出现了画X花大王和画X鸟大王之称谓。当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及观念的开放,思想的活跃,其创作形态与风格亦趋于多元。实验性、无主题性及主题交合性的作品,以及具象与非具象性的作品等层出不穷。作品表现的内容或者主题,相互越位,已非单纯,界面也已不明晰,趋向边缘融合。这种跨越特点,不能因为简单的分科而抑制其表现,甚至窒息艺术。再比如,若是表现宇宙题材或抽象水墨,又叫什么科,作什么解?显然,再以人、山、花分之,不仅无法包涵各种创作现象,抑或是成为发展中国绘画艺术的一种阻力。
因此,我以为中国画原有的分科体系已经过时,应以科学务实的态度重新审视之。在当下,应与时俱进,以艺术风格来分显然要比按创作内容来分更确切,亦更符合艺术发展之规律。
赵:现在的艺坛,展事、赛事繁多,不少画家为引起关注,往往是求大求工,技巧性增加而艺术性减弱,与中国绘画的本体愈行愈远。您怎么看这个现象呢?
桑:各种展事、赛事,本应是为振兴中国艺术、弘扬优秀民族优秀文化为目的,是件好事情,不少有才情的作者也因此被社会广泛关注,也是幸事。但是,艺术创作求大求工,往往多人工雕琢之痕迹,不能体现中国绘画写心畅意之功能。并且,当下中西绘画的发展共性是:艺术从写实走向写意时代。如果说唐以前写实技巧在彼时尚有时代意义的话,那么现在再简单重复写实求工,虽可以博得眼球,但对当代艺坛来说未必是好的。而求大的结果往往使艺术精于摆布而少气韵,得视觉效果却失艺术内蕴,与中国绘画之旨趣相悖。凡此之类,当图看可,当画则不宜。
恕我直言,图与画是不一样的,图是侧重于技巧摆布,是器,属形而下,不属于纯粹艺术范畴。画是心性的精神观照,是有文心的,是识,是纯粹的艺术,属形而上。目前赛展事不少属于前者。其实我想,几乎所有画家都懂得这个道理并且也未必想为此而劳心费力,但问题是画家为了取得入场券,迎合那些评者的口味,迫不得已而为之。
因此,作为拥有评判权杖者应提高鉴评水准,把握时代脉搏,以真正为国家发掘有潜力之艺术家为己任。而作为画家,应当静下心来,淡泊一些,少顾及名利,用纯粹的心境从事艺术,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真正能留住历史的未必是时人所众悅的作品。像徐渭、八大、石涛辈,在当时都是非主流的画家,甚至可以说是有衣食之虞的画家,但现在站在历史制高点上的恰恰是他们。
赵:刚才我们提到画家的心境,那么,您觉得画家应当以什么样的心境去从事创作?
桑:好画家历朝历代都会有,时势造英雄,一代有一代之冠。相信当下定会产生无愧于时代的大家,其不是造出来的,是应时而生。
我觉得一个好画家要创造出传世之作品,那必定要有良好的心境,尤其是对誉与毁,宠与辱,皆要处平常心,宁静致远。我们翻开中西艺术史不难发现,好的画家,在其当世,往往是毁誉相济,甚至毁多誉少。为当世所不能容,这些都是很平常的。就象宋米友仁这样的大家都曾叹喟:“自古文人才士,莫不为世所妒,挤毁下石,无足怪者,百世之下,亦自有公论。”(米友仁《题新昌戏笔图》),并坚信“余墨戏颇不凡,他日未易量也”(米友仁《题潇湘奇观卷》)。可见,光有独特的艺术表达还不够,有对艺术自觉的恒持之心更显珍贵。
有平常心,便会有孤寂的勇气,便会有孤傲的气质,便会沉下来,陶淑于左图右史,取隽士之幽深,得高人之逸韵,发当下之气象。如此,彼之画,即便不悦时目,但以悦历史为己任,相信彼终将成为艺术寂空中之号角!
赵:作为当代画坛中的一员,您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觉张力,请问您是如何进行创作的,您的艺术主张是什么。
桑:我对中国艺术的未来充满着无限想象。中国艺术必将在这个世界上占有愈来愈重要的位置。作为当代艺术家,我觉得,首先要多读书以修身养性。清人沈宗骞说过:“味之而愈长则知其蕴之深也,久之而弥彰则知其植之厚也”(沈氏《芥舟学画编论山水》)。艺术史已经证明,学者型的画家才更能留泽于后世。其次是要有博大的胸襟,海纳百川,有宽容之心,为艺术而艺术,使艺术变得纯粹些。三是永远要有创作的冲动。艺术即创造,那一天没有激情,绘画也就终结了。
作为一位中国画家,我对自己的中国画创作,主张境象绘画之新水墨。我所谓的境象绘画,是建立在本土的,本民族的基础上的,是以意象为载体,以当代笔墨与构成为元素,以文心与化境为旨归的非具象绘画,具有时代性,多元性和思辩性的特点。我的作品,在题材內容上,消融人、山、花的界面,具有通融性,拓展表叙宽度。在媒质元素上,坚持水墨的张力,凸现中国绘画的表现个性。在表叙形式上,弱化具象的描摹,在有无、虚实之间,追求观象生境之妙。在艺术审美上,提倡有古味的时尚,有厚重感的清逸。在文本内核上,强调有文心可证,有思辩可据。对此,我正在努力地探索并前行着。
桑火尧简历:
浙江省美术馆副馆长;
浙江省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当代著名画家,学者;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