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8月,对于蔡国强而言,既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时段,又是一个优雅从容回望的阶段。作为奥运会开幕式烟火总设计师的他,要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他的火药美学。而与此同时,“蔡国强:我想要相信”大型个人回顾展全球巡展将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这是全球巡展的第二站,第一站在美国纽约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古根海姆的展览是今年上半年最重大的文化事件之一,2月到5月,古根海姆美术馆撤掉了包括毕加索在内的所有艺术家的展品,将全部三层空间用于展览蔡国强二十余年的作品,这种规模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家来说前所未有。《新闻周刊》曾用强烈的笔触描绘这次展览——“沿着古根海姆美术馆的斜坡向上,透过这些为21世纪所作的梦境,你也将感受到庆典与战争、喜悦与毁灭、壮丽与暴力的二元性,在眼前一幕幕揭开”。
古根海姆的展览是西方艺术体系给蔡国强的一个加冕礼,意味着在西方艺术体系中的登堂入室;而回到北京,则像是一个飘浪异乡的人的荣归故里。这些作品会得到什么样的评价呢?可以预言人们一定会趋之若鹜,仅凭道听途说和蔡国强作品在当今国际艺术市场的身价,都会吸引为数不少的观赏者。而对于现代艺术怀抱野心的青年们,已经急不可耐地等待着这一天了,很多人想从蔡国强的成功中得到启示,在中国元素的运用和获得西方认同中,蔡国强似乎是个典范。
而蔡国强自己怎样看待自己可能得到的评价呢?对于他而言,肯定也很好奇,究竟自己国家的人们会怎样看待自己的作品?他说,由于在国内艺术创作中,往往习惯有主题意识,所以关于他作品的主题,中国观众理解起来应该没有太大障碍,比如“草船借箭”,应该很容易明白其主题和隐喻。但是他也提到,和纽约的观众比较起来,也许国内的观众对当代艺术的形式和内在逻辑,并不是非常的熟悉,因此在面对一些表达形式的时候会感到隔膜。
关于中国元素这个话题,他提出了令人出乎意料的看法。他说,“很多人都觉得别人来看我的展览,是因为这中间表达了中国元素,其实不是这样的,没有人因为你用了中国元素才来看你,人家要看的不是这个,人家是因为觉得好玩,觉得你这个东西不同一般,才会来看。”他多次强调他作品的“好玩”,这无疑也是他本人的艺术态度。尽管他的作品由于有着浓重的中国文化背景,并且出现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下,因此对他的作品进行文化和泛政治的联想成为一种必然。然而对于艺术家本身来说,他其实更多地是追寻一种创造性的趣味,他同时也是在这种目的和驱动下,来运用他的历史文化背景。
策展人汤马斯·克伦斯认为,“蔡国强名副其实地爆破了我们时代艺术创造的公认标准。”他认为“蔡国强自由无羁地从古代神话、军事历史、道家学说、革命策略、佛教哲学、烟火技术、中医等活动中取材,他的艺术是社会能量的一种体现,不断变易,将他称之为‘可见的世界和不可见的世界’连接起来”。正是历史文化的隐喻和充满创造性的艺术形式结合,构成了今天的蔡国强。使他既不是个单纯的文化符号,但也成为不了一个单纯追求趣味的艺术家。
尽管对于51岁的蔡国强来说,“艺术就是好玩”,是他反复陈述的一个观念。8月的荣归,他并不想要人折服于作品炫目的光环之下,他有个朴素的愿望,就是人们能理解并且把握这种“好玩”,无数深奥的命题,都被他轻轻化解在这两个字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