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邸乃壮:写生把山水画领进了死胡同
邸乃壮:写生把山水画领进了死胡同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9-13

很少能看到古代山水画家的写生作品,而当代山水画家每个人都至少画过一千张以上的山水写生。20世纪的后几十年,中国山水画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写生大潮,现如今,写生已经成为了每个山水画家不假思索的必修课,山水画集体无意识地卷入到了写生的大潮中。

20世纪“写生程序”的突然导入,使中国山水画脱离了原有的进化轨道,走向了“风景”。虽然当代山水画表面上还保留着纸绢画轴、古装人物、题跋印章和笔墨点线这四项显眼的“中国元素”,但其中的“中国逻辑”已荡然无存。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在“笔墨”的掩护下,通过写生,中国山水画实现了与风景画的多边接轨。

写生首先改变的是山水画的基本功。过去的人学山水画,是通过研究和临摹古画而学得探究画理的能力;现在的人学山水画,则是要先学会用素描画石膏从而获得捕获对象的能力——现代艺术教育是按照风景画来训练画家视觉的。

画家起跑方向的不同,导致了当代与古代山水艺术取向的南辕北辙。少年时形成的视觉写生本能,使审美趣味趋向了日常的视觉经验,提高了对自然山水特征的敏感度。于是,雨雾、冰雪、夜色、奇观等美景便一个个地被新一代山水画家成功地“发现”了出来,画了出来,成为了新山水画的新亮点。尤其是光感,很长一段时间,一种类似于舞台追光灯效果的“万黑丛中一点亮”画法,成为山水画的经典模式——近几十年山水画不断巧妙地引进了风景画的煽情要素,获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很快成为了现在山水画家的座右铭。现代山水画家就如同地质工作者一样,争先恐后地到那些古人未开发的地带去写生,去发现新的地貌与山石纹理。老一代画家凭借娴熟的传统技法,开始尝试用毛笔蘸墨面对大山画写生;新一代的画家则依仗扎实的素描基础和敏锐的领会能力,快速地将钢笔速写和照片变成笔墨淋漓的山水画——山水写生作品成为一种艺术时尚,连创作方法、步骤、写生工具也与风景画兼容了起来。

扎实的写生基础使新一代山水画家具备了“快速反应”能力,他们能以最快的速度跟在旅游时尚的后面,在一生中变换多个风格场景。开始是围绕名山大川展开的“名胜游”、“古镇游”,后来又转向了偏僻路线的“野趣游”、“生态游”,再后来又是一个急转弯,掉头回到了追溯历史文化的“考古游”、“寻根游”的路线上,人物开始又穿上了古装,外景也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着“景点”的古韵和空寂。

写生让20世纪的山水画家们首次发现了眼前的风景要比古画中的山水更整体,更结实!于是山水画也从此变得整体而结实了起来。正常的视觉看到的山谷是有空间的,石头是立体的。写生帮助山水画“纠正”了古代山水没有空间感与立体感的“缺陷”,填补了古代山水所缺少的质感美、肌理美、氛围美的空白,快速跟上了19世纪风景画美学的时代步伐。

写生让视觉经验直接来自于对自然山水的观察,而不是只来自于平面作品的临摹,所以建筑在焦点透视原理上的写生视觉,成功地找到了一种将几个焦点透视组合在一起的“散点透视”方法,不仅“有效”地替代了已经被遗忘了的中国山水画的章法,还为繁荣世界风景画透视方式做出了贡献。

在现代山水画的教材中,在介绍当代山水画作品的文章中,50%的“笔墨术语”+50%的“风景画术语”的词汇比例结构,已经告诉了我们:当代山水似乎只是一种“喜欢谈论笔墨的风景画”。

20世纪以后的山水画审美追求,就象用巧克力做的月饼,在“笔墨元素”和“文人画元素”的包装下散发着风景画的美味。已经走向文人画的中国山水,被20世纪的写生热潮活生生地又拉回到了眼前的“生活”中。

中国山水画经过全面彻底大规模的写生洗礼,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变异,变成了一种即不象风景画也不象“山水画”的山水画。经过千百年许多偶然条件才演变形成的中国山水画,现在就这么这一直在一百年前的中国山水画和一百年前的西方风景画之间来回转悠着,找不到出路,象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即丢了传统,也没跟上当代,濒危了起来。就在画坛还在为“笔墨”而相互争鸣的时候,不知人们察觉到没有:此时已经有99.99%的山水画家不会“不会写生”了。

关键字:邸乃壮,山水画,写生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