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总署辖下澳门艺术博物馆全力策划、主办“以身观身—亚洲行为艺术邀请展2008”,共邀请十五位亚洲著名的当代艺术家近三十件观念艺术作品参展,受邀艺术家分别来自中国内地、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地。希望通过文化艺术的多元、多向的交流,增进不同群体的相互了解与尊重,同时盼望藉此推动中国及亚洲地区行为艺术的发展。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亚洲各国艺术家们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以不同的方式强而有力地提出了种种思考。亚洲是什么?亚洲文化的面貌是怎样的?为亚洲下定义很困难,为亚洲文化下定义更是困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球化进程的浪潮冲击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亚洲,逐渐唤起了亚洲人的本土意识,在亚洲众多国家中,不同城市、区域、族群、个人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与各自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力量,这股文化能否摆脱欧美文化的主导,各自呈现独特的文化面貌?而这种文化面貌又会是怎么样的呢?毎一个国家、城市的本土意识与本土力量又是怎么样的呢?相互之间是否有着什么独特而可以借鉴的地方?在这次邀请展中,我们应该可以从作品中发掘出彼此相近却又独特的文化特质。亚洲文化当与西方文化建立相互切磋、启发的平等关系。艺术家对全人类面临的现实社会问题和精神问题,必须保持独立的批判态度。
亚洲行为艺术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优秀艺术家不断涌现。近十年来,亚洲各国对先锋艺术普遍持开放、包容的积极态度。亚洲地区的国际行为艺术节蓬勃发展,为各国艺术家提供了广泛的交流渠道,虽然公众对行为艺术的认受性目前还远远不及传统绘画或摄影等,但艺术家们出于对艺术真诚的无偿付出及执着认真的精神,已经使社会对艺术的普遍认受性大大提高了,这一点是令人鼓舞的。
艺术史本身就是一部创造史。艺术家在社会上寻找各类实验的舞台,思考着各种可能性,不论经历多少成败,大胆尝试才是创造的前提。执笔之时,西方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造成的金融海啸波及亚洲,亚洲各国正经历另一次的经济震荡。在这风雨飘摇之际,正好让亚洲艺术家们一同进入文化反思之中。
吴方洲——“以身观身”策展人总序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没有哪种艺术比行为艺术更能直接表达作者对人和事物的看法。
由于这种艺术形式是以人本身参与艺术构成,并成为作品主体,所以作者往往会以最具震撼力的方式表达其创作意图,手法千差万别。也许正因如此,即使同是艺术家,甚至同是行为艺术工作者,对行为艺术的认知也存在差异。
文学家透过文字思索苦难人生,发掘深度、广度;画家以一管春风笔勾勒大千世界,充实观众的视觉记忆。但文学作品依赖抽象的文字,传统绘画又仅从纯视觉角度切入,始终不如以人为创作实体、以影像为记录手段的行为艺术来得直截了当、干净利落。
不管你对行为艺术的认知处于甚么层次,它自诞生之日始,就注定会在当代艺术的舞台上稳占一席之地。
所以,在各种形式的作品中,观众会看到她在失落信仰、缺少权威、迷失于现实的年代,在权力磁场举枪自轰;会在街道某个角落等待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内的你的出现;会看见他背上一百块板砖,手持行李,徒步走向火车站,背负重担离开原居城巿,藉此表达中国人最是熟悉不过的离乡背井,作者以简洁有力的方式与观众分享让人心生哀愁的“国情”……。以身观身,一切都是那么荒谬,但又显得合理;让人哭笑不得,但又充满精神痛苦的快感。
“以身观身”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对躯体、对生命的价值及意义,古今有着不同的诠释,但纵观今日两岸四地行为艺术的创作,作者透过独特的肢体语言传递他们对家、国、天下的思想及关爱,则古训其庶几乎!
二零零五年,澳门艺术博物馆成功举办首届“以身观身──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展·邀请展”,得到当代艺术界的高度评价,在推动本地行为艺术方面也取得可喜的成绩。今年,本馆再接再厉,继续收藏、推广和推动行为艺术创作的工作,而本届邀请展还扩展到亚洲地区,相信定能在艺术交流、开阔市民文化视野和扩展多维思考等方面有所作为。
在普罗大众眼中,可能有些行为艺术其艺术行为不可解,甚至不可理喻,但作者决非不食人间烟火,而是选择以另一种形式表达对艺术、对人生的观点和态度,这是观念的艺术,假如观众事事求解,不免会陷入探索郑板桥书法那剩余三分半何在的误区,反为所欺。也许求解行为艺术可以像陆九渊的哲学命题──心即理,应对其内涵反省内求,因为“理”在“心”中。
如果你自觉欣赏作者的创作用心,就会与之同肝胆。如何以统一的标准去翻译行为艺术,真的那么重要吗?还是让我们放开怀抱,暂时摒除头脑的干扰,以身、心感受一下这门身体主导的艺术,过屠门而大嚼,那是另一番风味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