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杨士忠先生的《艺术问题》这本书。刚开始看书名,心想大概是那种比较枯燥的理论著作,所以没很在意。最近有些闲暇,从书架上拿下来再看时,竟让我放不下了。很久了,没有一本书可以让我如此安静地坐下来,沉浸其中。此书的引人之处,不似小说那样扣人心弦,不像喜剧那样让人捧腹大笑,也不像悲剧那样让人痛哭流涕;它像一泓清泉流淌,一直流到人的内心深处,使人感受到阵阵清新,使心灵得以净化、灵魂得到升华。
此书涉及艺术门类很广,包括电影、电视剧、舞蹈、音乐、绘画、文学等,大到人类文明史上的两次突破,小到如何评价电视剧《大宅门》,从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到杨丽萍的《云南映象》,从罗丹、梵·高到张艺谋、刘老根,从艺术到艺术家,从艺术环境到艺术形式,从哲学到绘画,从艺术家的癫狂到艺术家的忧伤,涉猎面真广。作者看了这么多的书、想了这么多的事,令人感佩。但感动我的又不仅仅是这些,而是作者的真诚与善良,以及对艺术的责任与良知。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忧郁的人,但不知到底是为什么,看了这本书,我有点明白了。书里关于“艺术家”是这样写的:艺术家都有一颗赤子之心,都向往真善美,但现实生活中又免不了有假恶丑。他们既无能力,又不愿闭上眼睛,因此,就必然导致痛苦和忧郁,正如孟子所言,君子有终身之忧。人的忧伤实际上是种宿命,只有浑浑噩噩、不知不识的人才没有痛苦,不过这种痛苦会使人深沉、使人向善,使人走向大彻大悟。我不敢说我和艺术搭边,应该说还是有点艺术气质的,我终于找到了我忧郁的症结所在。
在“艺术家”这一节里,作者总结了艺术家所应具备的特质,他们虽然性格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真正的艺术家是善良的,真正的艺术家是用心灵去感受世界的,他们的秉性是会在艺术中得到体现的,所谓文如其人、戏如其人,这我是有体会的。在《擦拭心灵》一文中,作者提出,真正的艺术家是用心灵而不是用脑子写作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的心灵图景,他们不仅在宣泄和宣示,更是将自己的爱献给人类,将那些悲悯和同情抛向人间。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就是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奉献精神,要有强烈的爱心;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得到鲜花和掌声,远不如救赎一颗受伤的心灵更为重要、更让人激动。而现时真正的艺术家太少了,很多演员演戏根本不是为了观众、不是为了自己热爱的艺术,而是为了名利,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
《艺术问题》提出的“作”与“写”的不同,是一个很新的观点。一件真正的艺术品,不仅使人愉悦,还能让人思考,给人启迪,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高尚起来,这是创作,而写出来的东西就不一样了,那是些没有经过心灵、只是大脑编造出来的东西,或许当时很吸引人,也会赚取一点眼泪,但很少能给人的心灵带来什么,就如笑话与幽默的不同。笑话只是让人笑一笑,也许当时觉得很可笑,但过后却留不下什么,而幽默却不一样,它能让人回味无穷,甚至使人的灵魂受到震撼。作家的作品是留在人的心底的,而写家的作品只是让人娱乐了一把;作家是在向往崇高、不断完善自己,不会因为利害而改变初衷;而写家则是做给人看的,想不断证明自己多么了不起,会为一些小利去迎合大众,甚至会为了名利,做出一些等而下之的事来。
还有一个让人感触颇深的问题,就是一个艺术家的责任感与良知、艺术家的文化修养,这对于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而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而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而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了,而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了。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个向往艺术的人,就应该好好学习与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同时用自己的作品去影响人、去教育人,促进社会崇善向美、求真务实,每个从事艺术的人都有这样的责任与义务。一个真正从事艺术的人,必定有着善良的心地和高尚的人格,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家的良知,而这也是《艺术问题》要告诉人们的。
《艺术问题》书中的100篇短文都是讲艺术的,它不是板起面孔论道,而是亲切地和你交流。论题虽是严肃的,但文笔却清新自然,艺术气息颇浓,有兴趣的话不妨一读。刘静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