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的岳路平毕业后留校任教,他2007年策划了首届西安文献展,2008年策划了“西安当代艺术十年回顾”。他把中国当代艺术与“山寨”文化相联系,对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当代艺术是“山寨版本”?
岳路平表示,“山寨”是对一种文化现象的口语化的表达,其中有四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个层面,是香港的学者阿巴斯的观点。岳路平说,2005年他在英国做访问学者时看到阿巴斯有一本著作叫《国际文化研究》,其中有一篇论文是《赝品的政治经济学》,他的另一本著作名字就叫《赝品》,都谈到了“山寨”现象中的盗版问题,其中举了印度孟买与拉美的例子,还指出在信息时代如CD,在物理上已不存在正版与盗版的区别。不过他上升到道德层面,指出后发国家很容易认可全球文化,但无法支撑其消费成本,必然会产生“赝品”。而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可以支撑这一点。这是欠发达国家应对全球化的对策。
第二个层面,是当代艺术的走向。岳路平认为,正像中国靠出口驱动的制造业一样,798也是类似的出口生产基地。在全球艺术品市场紧缩之际,中国当代艺术也面临拐点,以尤伦斯、乌利?希克等西方藏家为代表的外部发动机熄火了,而山寨文化则是一种“内需”。
第三个层面,是凤凰卫视对对山寨文化的讨论。在岳路平看来,凤凰卫视对山寨文化组织了一系列的讨论,编导对山寨文化是采取“顶”的态度的,他们从政治的角度理解来理解“山寨文化”的现象,认为其反映了基层的民意,反映了一种民意的空间。
第四个层面,则是当代艺术的语法结构。他指出,从中国当代艺术家包括其中最出名的F4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们的原版,这些人并没有太多的独创性,只是一个汉化版。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今天的当代艺术是否只是西方当代艺术的一个“山寨版本”?
当代艺术面临转向
岳路平谈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特殊现象:当代艺术圈显得很封闭,很少与人文科学形成对流圈。他说,西方的后现代艺术,是与人文科学的蓬勃发展有关的,而中国当代艺术的30年,其学术环境却很奇特。1980年代的学者是有整体性的,但到了1990年代,就成为“海德格尔的10年”,表现为犬儒主义。于此相应,王朔的泼发文学,方力钧、岳敏君的顽世现实主义绘画,与后现代艺术的意识流、碎片化相结合。而在人文科学中,伴随着90年代的犬儒主义,则是学科的专业化,人文学科中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之间,他们与艺术家之间都很少交流。他还特别提到,目前,人文学者中也有关心当代艺术的,甘阳的近著《通三统》,就有专门的章节谈当代艺术,但当代艺术圈没有人与他讨论对话。
他认为,2000年后艺术市场火了,当代艺术就服从市场的逻辑。有著名的艺术家就私下表示,搞文化就是在搞经济,任何事情你只要说是在搞经济,你就能搞得成。这就是这种市场逻辑的写照。但是,当前的经济危机,使当代艺术的市场逻辑运行不下去了,迫使当代艺术转向了。
当代艺术的文化边界
岳路平谈到了在民族主义的讨论中,人们发现当年作为殖民地的东南亚没有国界,也没有国家主义,而殖民地的现代化改造使其有了地图、边界、人口统计和民族划分,到那些殖民地独立了,有国界了,却原来就是过去殖民地的边界。独立的、光荣的边界,就是殖民地的、耻辱的边界。
他认为中国当代艺术也是如此,过去10年,中国当代艺术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北京798的尤伦斯艺术中心就是西方后殖民地文化的象征,创造的就是后殖民的风景。在威尼斯双年展为代表的许多欧美艺术大展上,策展人就是希望中国艺术家解构中国的政治符号。他认为这也适用西方消费主义社会消费决定生产的逻辑,西方策展人和藏家的消费倾向决定了当代艺术的创作方向。798近年来经历了换血的过程,就异国情调化、唐人街化的过程。但是在经济危机中,人们在看,尤伦斯什么时候会撤退。一旦撤了,留下的是废墟也是边界。中国当代艺术是遵循这样的边界,还是舍弃这些边界重新打造?
岳路平认为,这里涉及到文化自主性的问题,如“小沈阳现象”,有人认为其撬动了沈阳、东北整个板块的上升,与此相应的恰恰是港台文化的衰落。其结果“小沈阳”的出现也许是一种进步,但其采用的办法还是模仿刘德华,模仿港台板块。总而言之,“小沈阳”面临的,是如何利用港台文化的废墟和边界,而当代艺术则是如何面对尤伦斯,如何实现中国当代艺术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