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今后活动的举办建议把题材缩小一些,更专题一些,创作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作品,拉开和其他一般展览的距离。
祖籍山西的杨力舟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他说山西文艺曾经有辉煌的过去,文学、电影、歌剧、戏曲、美术方面的年画、版画、连环画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现在绘画弱了一点,他觉得“走出来、引进去”非常必要,而此次活动对于山西美术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山西画家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学习机会。如果艺术家们能够把山西非常有特点,非常有艺术性的东西挖掘并表现出来,就能够独树一帜,对中国画的发展做出非常大的贡献。<BR>他说,艺术要长期、深入地去延续,甚至于要选择一个点去攻克才能达到很高的水准,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工作要深入下去,要发动全国画家,要邀请有专长的画家,另外要依靠当地的画家,表现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
亲自参与写生活动的老画家李宝林感慨于现在举办活动资金及组织的困难,他希望美协能够更多的介入,延长创作周期,提前搞好策划,落实好经费、地区、题材、主题,从而提高这个活动的学术层次,提高画家的精品意识。
赵力忠肯定了此次展览作品富有地方特色,但也提出艺术家个人的艺术风貌和风格特点与所表现的对象如何衔接的问题,他认为要不即不离,贴死了也不好,但也不能跑太远。他还提到如何解决走马观花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艺术创作和政绩宣传的问题,这种主题性创作活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
他建议创作过程中要进行一次草图观摩,集思广益,提高一步。中国美协要组织专门的人员对本项活动进行前期策划,同时在数个省市进行,推进工作进一步开展,并带动当地的美术创作。
刘龙庭认为“走进山西”展览对于参展的画家来说,实际上是一次检阅。老艺术家戴秉欣曾经说过,画画50岁以前是凭感觉,50岁以后是凭经验。李宝林和张仁芝都抓住了山西省标志性的名胜;毛水仙画的晋祠仕女可以打动人;周俊画的《山西古风图》带有一点抽象和形式意味,很有启发性;杨力舟和王迎春的画不大但有味道。好的画不一定大,如果把精力用在艺术的更深层面,可能效果更好。可染先生有个图章,“不与照相机争功”,不能画成说明图,要真正提炼出精华。山水画要画到诗性的阶段,才能达到更高的阶段。
张道兴主要就“中国画·画中国”活动,提议能否在美协立项,一向国家和写生省份申请经费;二是定一套班子,专门组织活动;三是动员作者,可以是已故的画家的代表作;四是设定一定的优惠和奖励条件,更有利于发动青年参加,发现一些新人;第五,希望不是一般的调动创作,而是能够推动提升艺术质量,提升中国画创新。
梁江认为“中国画·画中国”活动非常有创意,对中国画发展有启迪意义,经过五年不间断地丰富完善,超越了最初的写生创作想法,弥补了近些年美术创作来对生活、对自然的忽略,这样到一个特定地域写生,不是简单的风情记录,而是艺术的再创作,探讨人与自然,人与心灵,人与艺术的关系。
总体而言,此次展览活动最主要的突出特征是画家们通过创作,把自己独特的感悟表达出来,体现出了当今山西的新的精神气象。这样的展览,既是山西的,也是全国的,这样的创作,既是中国画的,也是当代文化的。通过活动,我们的画家走进了山西,走进了祖国各地,更重要是走进了当代中国的文化,为我们当今中国文化整个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