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象艺术中,形与色是艺术作品获得视觉艺术效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对其把握和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艺术作品的成败。“有形有色”或“形色兼备”是对一幅优秀作品的常用的评价。但在抽象艺术中,因其在表现形式上具有的自由感,这种不确定的形与色往往被认为完全是纯粹感性的结果,属于情绪渲泄的产物。实际上,抽象艺术中的形与色也是有章可循的,只是相对干具象艺术而言,其艺术内涵与表现方式有了很大的不同。
抽象艺术中的“形”具有三个特点:首先,老子曾说“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和玄学家关于“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者所以明象,得象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忘象”的观点,为审美意识中有限的具象与无限的意象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些哲学思想使人们对客观对象的表象认识上升到对主、客体之间内在关系的理解上,从有限的具体物象本身转换到它与无限意象之间的联系上。这种超越的“关系”和“联系”旨在离开自然现象的表面,以表达自然宇宙的本质规律,是抽象艺术家打破和超越具象艺术中“具象的形”的理论基础.
第二,“形”是艺术创造的结果。对于抽象艺术家而言,他们的艺术创作是包含着更为丰富的构思与提炼的艰苦历程。艺术家选择这种艺术表达形式表达的井非是绝对的“无形”,而是有别于具象艺术中“具象的形”的一种“新的形”。这种“新的形”是为了比“具象的形”更加广阔、自由的艺术形式。在视觉上打破现实中习惯了的美,使观众的眼睛获得新的刺激和艺术享受。而它的心理依据则是来源于科学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人们的心理感受和对形式特征的审美体验,从心理、重量的特征与物形特征的关系中去寻找视觉美的规律来为形和构图服务.例如西方绘画中的古典艺术大师安格尔对于凸形比较偏爱,米开朗基罗对于膨胀的形情有独钟,荷茄兹认为蛇形线是艺术中最美的线条.而在东方,我国古代绘画大师的杰作中也不乏具有一定的抽象造型因素之美,比如唐代人物画家周肪笔下的仕女造型就具有独特的形象美感,宋代画家郭熙的山水画作品中表现寒林的虹曲皱线具有特殊的形式美感,这些艺术作品中的造型和线条本身都和人的内在心理具有某种微妙的关联。
第三,对干“真实”的不同理解促使抽象艺术家对具象的形进行解构和改造。美蕴涵于自然对象之中,对于美的表现必须源于对于自然真实的发现,但是,抽象艺术家对于真实的理解与具象绘画中的逼真表现并不一样,具象艺术家将注意力放在片断的、特殊性的形上,以模仿和再现手段来表现自然对象,表现的是形的个性化特征,其表现重点在于艺术作品中内容及故事情节,其表现范畴在于表现人们切身体验的生活范围之内的事物。抽象艺术则认为自然世界中表象的真实是短暂易变的,真实不等于对现实面貌的复制,而应该是一种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艺术的真实。对于真实的最为纯粹的表现就是对生命力的表现,这是艺术中最根本的表现内容。而生命力是抽象的、无形的,很难用具象的形象进行表现,只能通过形与形之间的动态组合关系组成对普遍性规律的艺术表现,将“关系”的表达作为主要的艺术表现内容。这种“关系”的表达己不再是对一个形象的塑造,而是要求打破具象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更加灵活地处理不同时空中的形象,也是作品中不同元素的自我呈现过程。这些个体的艺术元素(点、线、面)之间相互要求、相互制约,艺术家通过对具体物象进行主观的、有目的的归纳和修改,通过艺术手段的协调,构成合乎理想的关系或图式,从而创作出抽象艺术作品。在色彩的运用上,具象与抽象艺术的价值取向和艺术功能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具象艺术中色彩运用的目的在于实现艺术家对物体形象的全面塑造、对自然色彩的模仿和对画面色调的渲染。色与形是互为补充,互为依存的,它们的关系是一体两面,紧密联系的。而抽象艺术中的色彩是利用色彩自身的语言与形态构成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这种“色彩自身的语言”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人们对色彩的自然记忆或“色彩经验”,即人们对自然中司空见惯的物象具有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色彩认识所产生的丰富艺术联想。例如清代花鸟画家郑板桥的墨竹,并没有使用丰富的颜色去表现自然界中的竹子,但给人们留下的感觉是丰富多彩的,用一种艺术联想的方式进行表现。画家在整幅画面的色调上也并不完全追求物象色彩的真实感,而是以中国画特有的颜料“墨”来进行艺术表现,也表达出艺术家自身对于竹子的独特而鲜明的艺术感受.因此,尽管呈现出的是黑色的竹子,人们仍能感受到竹子的真实色彩的丰富性。第二,人们对色彩的联想可以形成相对稳定而又基本相通的色彩情感。例如,红色使人联想到温暖、热烈、激情.绿色代表着青春、朝气、活力.黄色代表着富贵;蓝色使人联想到宁静、寒冷等等。在很大程度上,这些色彩所具有的主观性、经验性,大大丰富了色彩的艺术表现力。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和照应,不同色块之间的关系构成,以及强化作品色调中的某些色彩都有利于表达艺术家强烈的艺术感受和情绪。第三,色彩除了具有一定意义的表现功能之外,还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的特征,从而能够唤起观者更为丰富多样的审美想象,随着个人不同的感觉体验作品的意境,这种“不确定性”实际上是对读者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的一种调动。梵高在《夜间咖啡馆》这件作品中,以红色与绿色的强烈对比表现了人间地狱般的画面气氛,强调一种痛苦、压抑、扭曲及迷茫的精神状态,他己经完全脱离了现实的色彩观念,采取主观的自我感受的色彩来进行表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与其说梵高是在画咖啡馆,不如说是对他自己精神状态的真实再现,色彩的表现力度可见一斑。
抽象艺术家对形与色的独到理解和贡献是艺术家主体构思和创造力的体现,是反映在作品中的艺术家的内在心灵。这个心灵所提供的不仅是外在事物的写照,更是艺术家的内心活动。这种不追求逼真模仿对象的形与色的艺术反而比刻板地模仿物象的艺术更加耐人寻味,更富有审美意义,能够赋予艺术作品以独特的光彩和魅力。抽象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能够进入一种特殊的状态,就像一位舞者凭着直觉和灵感进入一种忘我的自由驰骋的艺术境界,在这种境界下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往往抛弃了世俗功利,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惊叹万分,这种生动的艺术体验是珍贵的、本质的、也是其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