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市场蓬勃发展,无论亚洲或者是欧美都呈现一股欣欣向荣的景象。新的画廊不断开设,老字号画廊也加入当代艺术经营的行列,国际拍卖公司的当代艺术项目逐渐站稳了脚步,更成为艺术家作品价格攀升的旗手。新的当代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艺博会)也持续不断增加,以十年内在欧洲成立的艺博会数量来看,就足以令人惊叹。
欧洲新兴的当代艺术博览会
欧洲地区在近十年内有多少新成立的艺博会?英国伦敦的「斐列兹艺术博览会」(The Frieze Art Fair)于2003年成立,至今已举办五届,最受其威胁的是同时间举行的老字号「科隆艺术博览会」(Art Cologne),而斐列兹艺博会可称得上是近十年内成立的艺博会中最成功的例子。其它如「维也纳艺术博览会」(Vienna Fair),今年即将举办第四届;意大利的「波尔札诺艺术博览会」(Kunstar 08)也同样在今年5月迈入第四届;去年第一次加入艺博会战局的有威尼斯艺术博览会(Venice International Art Fair),与双年展同时举行;此外尚有西班牙巴塞隆纳的「Loop艺术博览会」(Loop),展出内容皆为录像艺术,场地则选择在大饭店的房间内,别具特色;法国坎城影展素有世界三大影展之一的美名,去年起同时间举办的「坎城当代艺术博览会」(Art Cannes)则冀望由电影的能见度带动艺博会的曝光;同年法国里昂也创办新的艺博会──「达克斯艺术博览会」(Docks Art Fair),期望在艺术市场上分一杯羹;东欧国家中以捷克最致力于当代艺术的发展,布拉格双年展(Prague Biennial)已举办三届,「布拉格当代艺术博览会」(Art Prague)亦于今年5月堂堂迈入第七年;「柏林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Art Forum Berlin)于2001年成立,已经走过七个年头;每年2月于荷兰鹿特丹所举行的「鹿特丹艺术博览会」(Art Rotterdam)则刚举行完第八届,明年将迈入第九年。以上这些例子仅仅是十年内新成立的、众多当代艺博会中的少数代表,如果加上型态精巧或是区域型的艺博会,恐怕需要更多的篇幅来介绍,更别忘了欧洲还有许多已具悠久历史或早已声名远播的大型艺博会,巴塞尔、马德里、巴黎、科隆等等不一而足。
即使已有许多新的艺博会出现,至今真的已站稳脚跟的,应该只有伦敦的斐列兹艺博会,而科隆艺博会甚至因此将举办时间由每年的9月往前调至4月,不过却又被邻居「杜塞道夫艺术博览会」(dc Düsseldorf Contemporary)瓜分市场。最近传出的消息是科隆艺博会的总监于今年1月突然不被续聘,形成了博览会群龙无首的局面。另一个更尴尬的情形是举办数届一直不见起色的「法兰克福艺术博览会」(Fine Art Fair Frankfurt),经过决议将于今年4月停办,艺术总监少了发挥的余地,与前者的情况刚好相反。德国可以说是当代艺博会中发展数量最多却又最畸形的地区,「卡斯鲁尔艺术博览会」(Art Karlsruhe)今年进入第五个年头,参观人数突破38,000人,对主办单位有鼓励的作用,但是要达到国际性的目标其实还有一段距离。而科隆除了老牌的科隆艺博会外,同时间举行的还有「科隆新秀艺术博览会」(Liste Cologne)、「K?lnShow2」、「Tease Art Fair Cologne」三个艺博会夹击,9月底科隆还有两个艺博会。与柏林国际当代艺博会同时举行的则有「柏林新秀艺术博览会」(Berliner Liste)、「柏林预展」(Preview Berlin)、「柏林艺术沙龙」(Berlin Kunstsalon)三个具规模的艺博会,如今自家人残杀的结果是市场不见扩大,反而让画廊业者失去信心,这是在一片好景气中首次见到的怪现象。
有趣的是整个欧洲在一片当代艺术市场前景看好声中不断前进,甚至连东欧国家都蠢蠢欲动。邻近的中东「杜拜艺术博览会」(Art Dubai)去年一炮打响名声,唯有北欧斯堪地纳维亚诸国丹麦、挪威、瑞典、芬兰、以及冰岛不为所动。当然主客观因素都让这个地区无法吸引买家远道而来,倒不如由政府好好支持画廊,由艺术家前进各国,因此国际大展均不乏这些地区的艺术家参与。
不以数量取胜,更见地方特色
小型与新的国际艺博会如何在一片竞争中杀出重围以巩固地位,其实比起经营单一的画廊挑战更大,但艺博会能够带动许多后续效益,因此许多欧洲城市仍跃跃欲试,不愿在大好良机中丧失争取的机会。
与「西班牙当代艺术博览会」(ARCO,拱之大展)几乎同时举行的有荷兰的鹿特丹艺博会及奥地利的「茵斯堡艺术博览会」(Art Innsbruck),但比起西班牙当代艺博会的大阵仗,后二者仅能称为小型的艺博会;已经成立12年的茵斯堡艺博会位于奥地利、德国、瑞士与意大利交界,参与的70家画廊分别来自十个国家,总参观人次约12,000人;参观人次大约相同的鹿特丹艺博会,则有77家画廊参与,分别来自11个国家。两场艺博会同样不以数量取胜,因此在这样的小型艺博会中其实更具地方特色,不会被许多大场合中名声响亮的画廊或具有明星光环的艺术家就此抢走风采,好的作品或画廊能在小型艺博会中被发掘,而观众或收藏家则有更多悠闲的时间,好好欣赏有别于国际大展的内容,并免去舟车劳顿才能参观一家画廊的辛苦过程,同时艺术品的价格也不会被过分哄抬。今年的鹿特丹艺博会还被媒体称为是可以找到艺术新星的好地方,若想发掘来自荷兰的新锐艺术家,除了「阿姆斯特丹艺术博览会」(Art Amsterdam)之外,鹿特丹艺博会也提供了绝佳机会。而茵斯堡艺博会的做法则有些不同,摄影展览是其所要呈现的特色,但是又不是将整个艺博会作成摄影艺术大展,因此在尺度的拿捏上必须有所取舍。
与大型的艺博会相较,这些新兴的艺博会在总成交金额上当然无法比拟,但是开拓新的或持续的观众与收藏家是艺博会提供给参展者的最大利基,当大众仍迷失于「数大便是美」的想法时,这两个艺博会已经找到了一条新的生存之道。
欧洲的3月是个喘息的时间,也是蓄势待发的前端,因此没有值得注意的市场动态,然而杜拜艺博会已经登场,远在南半球底端的南非约翰内斯堡艺术博览会(Joburg Art Fair)也选择在此时开幕,这两个艺博会的成绩都值得注意。4月则有意大利「米兰艺术博览会」(MiART),而没有总监的科隆艺博会今年已经确定停办,比利时「布鲁塞尔艺术博览会」(Art Brussels)则趁机崛起,这几个艺博会几乎在同一时间举行,4月底还有维也纳艺博会即将举行,我们将持续关注并提供追踪报导。<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