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画官与艺术评判
画官与艺术评判
作者:    来源:美术报    日期:2009-08-08

2007年,我曾在《美术报》上发表《画界四品》一文(一品大师、二品画家、三品画匠、四品票友),得到不少朋友关注,有人问:“怎没有五品?”“何谓五品?”其答曰:“画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之大发展、大繁荣,如果没有许多文化官员在其中摇旗呐喊,以身作则,推动开放,注意引导,恐怕没有今天文艺的繁荣局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文化官员中也有极少数一部分,乘机在其中捞取利益,甚至“以身干预”,成为“画官”。这些“画官”又常常拥有权力,在一些大型的美术展览活动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今年美术界面临众多大型展示活动,这一问题更值得重视。

读者提出的“五品”是指画界的官。我给起个雅称:画虞。虞,古官衔。早在虞舜时代,就有山虞、水虞、田虞。吴即吾即朕。关于虞,我在“九疑牂牁”一文中已有详述,虞即帝舜,奉为狩猎之领袖。然“尔虞”却有贬之嫌。出现这种现象,传统使然、体制使然、信仰迷失使然。

有人说,一个时代,难出十个大家。因为少,因为要流芳百世,因为出名作品才有高价钱,所以凡是大展览、大集册、群英笔会,有那么一些“画工”,其眼光不专注于艺术,而是“官员”。不择手段往前挤到“画虞”的足下。这就是考验文化官员的时候。沦为“画虞”的,只看你画的货色,或看你钞票的成色。金子拿金奖银子拿银奖,“画虞”挪开一点脚缝,画作拿上,或经济受益,还常常带出几个“跑堂”的,更加搅乱了美术界的风气。古有伯乐相马,而今个别伯乐沦为“画虞” 的,其结果可想而知。

在体育运动中,如奥运会,成绩有尺寸、钟表、电脑衡量,作假很难,处罚也严厉。但书画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其标准本来就具有“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特征,并且,在艺术多元化发展的大形势下,标准也复杂多元。标准不好画明线,也无法具体衡量。这种情况下,官方的意见、评委的喜好起到了重要作用。体育场上裁判当众吹黑哨,绝对睡不踏实。但美术界的评委要吹黑哨,吹了也难以调查,更难对证。

当然,多数文化界官员们对当代美术发展所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呼唤更多的公平刚正的文化官员,最好在艺术上也是高手的人来做评委。喜欢涂抹几笔的,最好给出全局性的意见,而少一些具体干涉。我有一位在外省的“画虞”朋友,说起评画真让人大开眼界:“跑堂”的拿着名单找画,“画虞”用手一指,评委即打勾,完全不管画的好歹。我想这位朋友有些言过其实。但近来的几次大展评选后,社会反响十分强烈,因为有极少数的作品实在让人怀疑。这其中很难让人不联想到画家和“画虞”之间亲密关系。这种掩耳盗铃、心照不宣的游戏规则,一定要处理。否则,一次大展中即使只有一件“关系”作品,伤害的可能是成千上万人的感情,其危害不可低估。埋没人才只是危害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削弱了美术界的官方形象和大展的影响力。

话说回来,画官不能少,有水平的评委不能少。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重量级的作品和作者,都是官员。在德治传统的当代,也出现过不少自身德才兼备又甘当伯乐的画官,他们用专业赢得话语权,却把这个权力用在了国家前途的公益心和民族文化发展的责任感上。如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等。而市场经济大潮的来临之后,被人们一直视为圣洁的艺术殿堂,也局部地成了钱权交易、市侩出没的市场。我曾经看过一个专题展,金奖是一幅初学者的工笔临品,败笔如林,据说是某大公司总裁女儿的作品,出了赞助费的。现实迫使丹青手们去理解和退让,让真正好作品的创作者格外寒心。

从来反贪、反腐是文人的高尚人格,如果文人为求一己之利而阻碍社会的进步,于心何忍?所以,民心只是期望评委们要多点公心,多点良心,少点私心、少点昧心,艺道就畅通了。最后我取金缨一句名言与画家、画官共勉:读书未必成名究竟品高格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关键字:艺术评价,标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