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批评与当下
批评与当下
作者:    来源:当代美术家    日期:2009-08-11

中国在80、90年代的艺术批评可以说是一个现代主义批评的时代。当代艺术在当下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艺术形态的非传统化(从西方当代艺术的角度来看),传统的绘画与雕塑原来是视觉艺术的主体,而当下出现了多样化的情况,如影像、装置、行为表演、环境、新媒体等多种形态。当代艺术批评面临的很多问题,不像原来的现代主义批评那么集中,比如,现代主义批评的主要对象是绘画与雕塑,这与传统并没有很大变化,尽管现代主义艺术在形式上有很大变化。第二个问题是当代艺术的商业化倾向,尤其是传统艺术形态,甚至包括一些观念艺术。艺术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艺术批评不是抵制这种变化,而是为商业化和庸俗化推波助澜。批评如果与市场合谋,就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它本身就不具有批评的性质。

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观念艺术仍然在一个比较狭窄的范围内,或者说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上,而传统艺术的商业化倾向则非常明显,从绘画、雕塑到公共艺术。批评在这个时候就失去了它的批评性,从所谓策划到批评写作,几乎都是跟着市场走。当代艺术的批评面临着一种困境,或者说批评的死亡也不为过。商业化使得批评变成作秀,作嫁衣。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是说批评完全不存在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批评不关注市场,不是为营销推广商品,也不是根据价位来为艺术作品定位。批评对市场只有批判,艺术的商品化本身是艺术的堕落,放弃对艺术本质的追求,艺术作品成为一种换取金钱的手段。但是仍然有一些非常好的作品是在市场条件下产生的,因为社会是一个整体,艺术不仅反映商业社会的表征,同时也是在商业社会的机制下运作。艺术不可能在社会之外存活,前卫艺术一方面背离社会,即社会统治阶级所支配的文化或一切,保持它的批判性、前卫性,另一方面它又通过金钱依附于或生存于这个社会。比如说,艺术的投资和收藏,其最高端的对象还是我们所谓的前卫艺术,但收藏家和投资商本身很难判断艺术的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一般说来,他们还是要通过批评作出这样的判断。艺术的前卫性始于这种判断之前,批评推出了作品,造成了影响,投资是根据影响来判断的,而不是对作品本身的判断。王广义做“大批判”和方力钧在圆明园的时候,都不会知道他们的作品在日后的遭遇。这个时候的艺术还没有通过金钱依附于这个社会,它保持了它的批判性、新锐性和原创性,这时的艺术是不考虑金钱的,或只是考虑维持生活与艺术的再生产的基本要求。

比如毕加索、马蒂斯,甚至包括波洛克,他们在成名之前肯定是充满着艺术的创造性,这个时候批评对他们的判断、推崇和艺术本身一样都是积极的,但是市场往往是根据批评的判断和分析来识别这些作品,然后对它进行投资,这种投资可能是为了回报,也可能是纯粹出于收藏的目的。不管这些投资出于什么目的,在被收藏之前的艺术是最有活力的,或者说进入市场之前,不仅是一个艺术家,一种风格、一个运动或一种思潮,都具有这样的特点,但是一旦被收购了,艺术的前卫性就丧失了,就成为市场的标杆。包括很多大艺术家都逃脱不了这个命运,即使是毕加索,他在立体主义之后,还有很多创作,还尝试了多种风格,如古典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虽然天才不减,但都失去了原创,之所以受到追捧,还是建立在原有的名气之上。《格尔尼卡》如果没有他的立体主义的基础,就不会被认可,恰恰是由于他原来有名气,《格尔尼卡》才被认可。大多数艺术家的创造性都表现在成名以前,三十岁左右。成名以后就被市场所管制了。批评的把握和关注就在艺术家具有创造性的时候,或者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艺术创造对这个社会具有贡献的时候。这样的批评很难说是商业化的。

但是我们的很多批评不是这样。目前批评的失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判断,对于艺术没有判断,把市场上走红的作品大肆吹捧。市场上走红的东西不等于有艺术的价值,好比一个藏家,尽管他家财万贯,但不等于他有很好的趣味,尤其对当代艺术来说,不仅是一个视觉判断的问题,还需要很多知识和各方面的条件,才能对一件艺术作品作出判断。很多收藏家是按照自己的趣味来收藏,这种趣味实际上是很低级的,所谓写实画派的东西很受收藏的欢迎,精细的描绘,色情的暗示,附庸风雅的古典,一直是市场的主流,主要原因都在于它们迎合了收藏的趣味。另一种情况是对权力的迎合,尽管这样的批评没什么价值,但对于收藏却很有作用,某某画家位居高官,于是有批评家出来说他是20世纪的最后一座高峰,收藏家趋之若鹜;到21世纪,他退休了,官位没了,这座高峰也不见了。官场的权钱交易现象在艺术界比比皆是,关键是批评家也在中间穿针引线、推波助澜。还有一种就是对于没有成名的艺术家的批评。没有成名的艺术家他们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在命运的迎头痛击下头破血流,但仍不回头”,那是一种真正的艺术创造的精神,他们可能被市场接受,也可能不被市场接受,这样的艺术家在西方很多,中国也有,坚持着自己的创作理想,当然其中也不乏有理想但实践跟不上的。另一种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初登门槛的艺术家不是想着自己怎么画,而是想着别人怎么画,尤其是盯着那些成名的艺术家。年轻人的模仿是不可避免的,但模仿的动机却大有不同。有些人的模仿是为了最终超越或摆脱模仿的对象,有些人则是为了在市场上挤进一个摊位。

批评是研究问题,批评与当评委、做策划不是一回事。在当代批评里面为什么很多批评家失语?或者说完全陷入了策划的误区呢?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批评家的素养跟不上。素养的缺乏表现在对艺术的把握和对知识的把握。比如说对艺术的把握:当代艺术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使是传统的艺术也图像化景观化了,原来的技巧都成为复制的技巧,都不是原创性的技巧。架上已不是原来的架上,不是面对自然的身心的直接表达,而是通过对自然的复制再来进行第二次复制,这种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其实这是艺术语言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重要的更新,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画家非常小心地把它隐藏起来,一个画家要画一个人体或是非常写实的肖像,实际上他是找了一堆美女,在宾馆里面养几天,拍出各个角度,然后再根据照片进行“复制”。这样的作品明明是复制的复制,但是我们的批评家不注意这个,不谈这个,不了解这个,或者有意地隐藏起来,还把它当成一种原创性的艺术来谈。

第二个是当代艺术由于复制性,使艺术的技巧降低到很低的程度,一个三流画家和一个一流画家(我说的一流画家是指画院的专职画家或是学院的教授),实际上他们在技术上没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当代艺术在很多人的眼睛里,因为技术的淡化、弱化或者说消解,实际上也是形式主义的消解,题材的问题就凸现出来,这在年轻画家里面体现得更为明显。这些题材就出现了非常复杂的现象,有一些是我们能够直接判断的,直接可以看得出来作品和社会的对应性的联系;还有一些是非常隐晦的,比如说他个人的一种状况,他对于人的性意识、人的命运,以及他对社会的判断。这些问题会非常隐晦地在艺术作品中反映出来,批评家对此都要有所把握;西方一些批评家对于种族、性别、性取向、移民、群体生存,包括国际形势,这些在西方的艺术批评里都能看到,但在我们的批评中很少见。不是我们的艺术没有反映,而是我们的很多批评家不懂这些东西。

为什么说批评家不能搞策划呢?因为搞策划占用很多时间,而且不以艺术本身的目的为目的。搞策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术主持,作为大学教授、艺术史知名学者被邀请来主持这个展览,这些人是不参与具体事务的,提供一个总的展览框架,这个框架反映了整体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这些人作为学者能够把握这些东西。和他们相比,批评家的位置相对就比较低了。前者如奥利瓦,他教授美术史、研究美术史,又进入当代艺术,他把一部当代史看成是一部现代史和一部历史的延续,是历史过程中的一个片断,他是这么来认识的,那他当然就和一个天天忙于策划、和老板和艺术家打交道的人性质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当代艺术批评里,缺少这种知识型的人。对于当代艺术的表达方式,比如挪用、复制、图像、表征和再现,我们很多的当代艺术的批评家不了解,不是说他们没有这个能力,而是他们没有这个时间和心思,他们的时间在策划上,心思在钱上。

现在中国的策划相对而言,在观念艺术上的策划水平要高一些。一方面因为它和国际上比较同步,所以很多国际性的语言可以挪用过来。但是在这里面很多工作不是批评家做的,艺术家自己就能做。第二点就是,观念艺术在本质上是拒绝批评的,很多作品都表达得非常直白,观念艺术本身是思想的表达,弄得不好,批评会成为“思想”的复述,在这种情况下,以西方的情况来看,批评是作为一种整体的批评,有距离的批评,而不是对于作品或是展览的批评,艺术家只是他的一个实例,他研究的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上的问题。

观念艺术很难判断它的好坏,它不像传统艺术有技术问题,有眼光和情感表达的问题在里面。观念艺术很重要的是切入到了社会的哪一个点上。一个可能看起来很没意思的作品,但是涉及的问题很深刻,这样的作品不会被观众所关注到,也不会被投资方所关注到,批评家可能也不会关注到,但是批评家会将它纳入整体的批评里作为一个范例来谈。比如女性主义的作品里面,好的作品并不多,但是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再加上观念艺术不追求视觉上的完美,关键在于问题的表达,所以观念艺术往往喜欢做得刺激、极端,这个在于观念艺术本身缺少传统艺术的优美来吸引人的眼光,往往通过行为的刺激性来唤起人们。所以在这个时候批评关注的不是行为的刺激性和极端性,而是它所涉及到的问题。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重要的大批评家都是大学教授,大学教授不直接介入实践。在美国的大学教授,他们收入水平可以使他保持在中产阶级水平,我们的大学教授如果只拿工资,只能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年轻人,容易把灵魂出卖给金钱。所以批评和艺术实践应该保持距离,应该和市场保持距离,不要和艺术家关系太密切,不要接受他们的吃请。这种距离在目前还是非常必要的,批评家一是视野要广阔,不仅要研究艺术,还要研究社会,研究相关学科,跨学科研究,这些在批评里面、在当代的文化理论艺术理论里面越来越重要,对批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主义批评可以直观艺术本身,但是现在基本就不可能了;第二是这种距离不要陷入到金钱里面去,不参与利益的分配,你参与利益分配了就会受利益的牵制,就会失去批评的独立性。所以对当代艺术现在着重在研究,用研究来代替批评,而批评的使命在格林伯格、罗杰·弗莱和格林伯格就就已经完成了。

关键字:美术批评,艺术批评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