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传统功能无非是记忆、收藏、展出,还有一个最大的功能一直被国人忽略,那就是社会教育。
但是我们想说的是,它还有一个最朴实的功能——好玩!
上回书说到出去玩千万要带着书,因为一本好书可以让你的旅行变得更有质量。这回书说的是:无论到哪里玩,不能错过的是博物馆。因为博物馆不仅可以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更重要的是,博物馆还是休闲的好去处,可以享受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
国内的博物馆文化一直不主流,除了小时候由老师带着去参观博物馆之外,博物馆似乎不会轻易被人们想起。据2008年路博社的统计,2008年一年当中,进入博物馆的人次1.5亿。再反观国外一家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卢浮宫一年的参观人次850万、大英博物馆593万、华盛顿国家艺术馆(National Gallery in Washington DC)496万、伦敦Tate现代艺术馆(Tate Modern in London)495万、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482万。亚洲日本的东京国家艺术中心247万,这个数字大约在全球占第13位,中国远远排不上名次。为什么会这样?有人说:“国内博物馆根本谈不到意趣,虽然现在有些追求了,但是远远达不到有趣的效果。”
博物馆展的是啥?
事实上,中国博物馆的创建和博物馆文化的发展都比较晚。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的博物馆还是一种文化机构,是组织以及探讨学问的场所,并不属于大众文化。一直就职于国家博物馆的陈钰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的博物馆和国外的博物馆从理念上就不太一样,国外的博物馆关注的不是文物,是艺术品,或者说首先是艺术品。而中国自1979年以来,从最早的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到现在的国家博物馆,几乎都是一个理念:首先把可以进入博物馆的东西定位为文物。“要知道,在处理藏品的时候,由于关注点不同,藏品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艺术品的范围比较广,所以国外的藏品比较丰富,而中国只关注文物,路子就走窄了,这样会错失很多好的东西。”陈钰不无遗憾地解释道。
当然国外的博物馆也是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地变化。早在4000多年前,博物馆的出现跟战争相关。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这座“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一词,其实就是希腊文的“缪斯”。到了5世纪,缪斯神庙被毁于战乱。
具有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17世纪后期出现。英国一位内科医生汉斯·斯隆为了让自己的收藏品能够永远“维持其整体性、不可分散”,决定把自己近八万件的藏品捐献给英国王室。王室由此决定成立一座国家博物馆。1753年, 大英博物馆建立,它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
“独乐”转“众乐”的乐趣
在国外,博物馆的发展还与成熟的慈善事业相关。都知道贵族很有钱,尤其喜欢收藏,在19世纪西方有一个潮流,一些有收藏癖的贵族不满足“独乐”的快感,更想体验“众乐”的感觉,所以开始把自己的藏品拿出来供公众欣赏,这差不多是博物馆的雏形,慢慢地发展为现在的私立博物馆。更多的人虽然自己有很多藏品,但是不想自己经营,则把这些藏品捐赠给博物馆。这种捐赠的行为在战后形成一种潮流。在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之后,人会变得珍惜,珍惜生命,珍惜周遭的一切。这样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西方在战后博物馆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而战后处在高峰的慈善事业是最好的助力,推动博物馆从国立到私立再到捐赠热潮的高涨。
其实中国博物馆在最初也有很多藏品是各界人士捐赠的,只是我们的一些功课做得比较粗糙。比如对于捐赠人的回报,似乎不像国外那样,可以以名字命名,可以按照慈善行为那样减少征税等等。再者很难想像一个国立博物馆里面出现带有人名或者企业名字“某某展厅”“某某博物馆”。现在由于博物馆文化的兴起,私立博物馆开始出现,而企业作为赞助方的博物馆也渐渐多了起来。
不是只有文物才是藏品
“还处于初级阶段,”陈钰对现在的博物馆文化有他的理解。“国外有企业或者财团可能直接对某个博物馆进行资助,但他们不会要求博物馆一定要跟自己的企业有关系,而是非常单纯的资助行动。国内似乎还不是这样。还有,之所以说我们还处于初级阶段,是因为要做好一个博物馆要有财力、有社会基础,同时还要有专业人士等。要有这样一个环境,才能让博物馆真正发展。”
陈钰因为工作关系去过很多博物馆,说起博物馆来如数家珍。他说起去过的瑞典国家博物馆,“你一进去就会发现他们的藏品库里有很多中国的藏品,但是都不能说是文物,净是些日常用品。比如说缝纫机、小孩骑的三轮车……还有一些明知道是假的东西,他们都收进来,进行展览。美国也是如此,很多日常的东西都承载着历史,一般都会被人忽视,但是如果把它保存起来,就可以贯穿一个国家的一段历史。”
陈钰还讲到国外博物馆现在的一个重要的功能,除了收藏、展出,又多了一个——好玩的社会教育。国外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非常成熟,你会发现一个博物馆里同时有小学、初中的学生在那里学习。而且各个博物馆会把这种功能发挥到极致,他们想的就是如何让博物馆符合各种人群,尤其是孩子。他们每天想的就是把博物馆变得好玩,让人们都进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