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造总是造不起来,首先是国家与国民意识积弱不振的结果。这种状态不仅仅表现在艺术界。近三十年来,中国各个行当冒出来的新式产品,几乎都打着假洋鬼子的烙印。中国名副其实地变成了仿制欧美文化的国度。明明是给国人用的东西,标注的却是蒙骗国人的外文,中文名称则像是洋商品的译文。如果禁止使用某些汉字作为商品名,比如斯、维、芙、阿、欧、弗、诺、特、尼、尔这些显得洋气的字眼,众多中国制造的商品名称就只能变成断头鬼。对崇洋作风与自我阉割的心态,早在新潮时期,有识之士就在提醒与批评。二十多年过去了,情况没有根本的变化。哪怕你搬出一百种国骂骂它一万遍也扭转不了这种局面。它固然反衬出中国自身的一切弊病,但它的表现却比中国原有的弊病更为严重。再严重的病号同没有灵魂的高级废物相比,多少还算是活人。
美术是艺术创造的先头部队。然而,中国现代艺术自从响应欧美现代艺术以来,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之内,同整个文化风气一道,摹仿成了众多向往现代艺术的画家的家常便饭。究其原因,是因为现代艺术作为直观的意识形态,与之对应的现代意义的图像学、符号学、现象学、语言学、解释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与哲学等等,中国统统不行,中国现代艺术也就无法自立门户。三千年沿传有序的中国文化传统是一个自圆其说的混合结构,新文化运动之后被连根拔掉。它在飞速变化的当今世界,也派不上直接的、正面的用场,很少有人愿意去发掘与提炼,从中寻找启示。中国创造如果既丧失本土文脉又缺乏未来眼光,只会流于空想,各式各样的追欧仿美作品自然会大行其道。中国学者的素质同西方学者相比并不逊色,中国艺术家的想象力也决不比欧美艺术家平庸,为什么中国创造至今依旧稀缺呢?
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发祥地在欧美,游戏与游戏规则是欧美人士制订的。由欧美市场引领的当今艺坛,全球顶尖的名利场还只是中国艺术家客串的舞台。环顾中国艺术界,领袖一代的实力派人物不能不说出奇的少见。不要说新媒体艺术,即便是照搬欧美经典现代艺术形态,就总体而言,大都失之于观念浅薄、风格趋同、手段滞后、制作粗糙。它们只能在国际艺坛形成低端的二级市场。这种以中国制造为特色的二级市场,背后有一个个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在操纵,喧宾夺主,夺了中国创造的饭碗,致使中国创造反而容易流产。
中国创造有两个途径:一是寻找中国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因素楔入当代,而不是标签式地采用现成的中国符号;二是告别旧式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形态,自创游戏与游戏规则。后现代艺术理论的致命问题是消解创造,把历史压扁,比贡布里希向后看的图式理论更加消极。选择并推崇“中国创造”,需要批评界、出版界、收藏界,特别是策展人坚持不懈的支持。这一切其实是在为后人操心。中国人超过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能代表国际艺坛走向的杰出人物,中国艺术家占有五分之一左右才自算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