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喜庆台上抚今追昔,美术界日新月异的变化令人感叹。当我们从美术人才选拔的视角观照这60年沧海桑田,艺考是绕不开的焦点。
让我们一起回眸一甲子的艺考之途,触摸历史的厚度与温度。虽然只是以管窥豹的一瞥,却同样拥有感恩与期翼的底色。谨以此文献给新中国60华诞。
艺考,是一个在60年社会变迁中逐渐成熟的词汇。作为高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美术等艺术类专业入学考试在岁月跋涉中逐渐壮大,并衍生出了蔚为壮观的“艺考潮”,被人们称为继“文科”、“理科”后的又一种高考科类。
纵观艺考史,我们会发现,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选择将美术作为自己高等学历教育的方向,美术高等教育自身也由此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跨越: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
如果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美术高考,可谓毫不夸张。1977年恢复高考后,无数有志青年从农村、工厂、牧区、学校和机关涌向了考场,积压了10年的大学梦集体释放。
由于那时的高等教育招生能力有限,恢复高考第一年,全国参加高考的考生多达570万人,录取人数只有27万人,录取率仅为4.7%。因为艺术教学的独特性,美术院校的招生人数更为有限,录取率更低。
当时的美术高等教育走的是精英路线。当年考上美术高等学府的学生,很多已是当今中国美术界的中坚力量。全国各大美院的不少现任院长都是属于高考制度恢复后的几届学生:中国美院院长许江是中国美院油画系78级的;四川美院院长罗中立是四川美院油画系77级的;鲁迅美院院长韦尔申是鲁迅美院油画系77级的;湖北美院院长徐勇民是湖北美院77级的;西安美院院长杨晓阳是西安美院国画系79级的……可以说,在今天的美术界挑大梁的重要角色中,很多都是那个时期美术精英教育的产物。
美术精英教育有其长处,但也有其弊端。因为招生人数稀少,高等教育只能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直到1997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才不过5%左右,这种规模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
1999年,高校扩招的号角吹响,这一世纪末的转折使得很多人感到自己的生命从此有机会伴随这一转换而升华。胡彦是赶上了那次扩招的幸运儿,按照往年的高校录取比例,以她当时的成绩只能上一所美术类专科学校,但因为扩招,她最终考上了北京的一所本科院校。
美术高等教育也由此开始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跨越。数以百万计的人尝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滋味。公众对高等教育的渴求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满足。无数考生及家庭的命运由此改变。
对应于美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身”,近年来,我国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中央美术学院率先作出调整,扩展了专业设置,确立纯艺术各专业为造型类,实用美术各专业为设计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也随后进行了专业调整,纯艺术各专业为美术类,包括雕塑、绘画;艺术设计各专业为设计类,包括装潢、染服、陶瓷、工业展示等。各大美术院校都先后扩展了专业设置,加大实用美术教学以适应社会就业需求。
在各美术学院调整专业、扩大招生的同时,国家教育改革还提出了艺术要与科学相结合,逐步实行了部分院校合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各理工大学及所有综合性大学相继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育得到快速发展。
调整:在发展中解决相伴而生的阵痛
正如每次新生都会伴随着阵痛一样,扩招下的美术高等教育也有同样的烦恼。
从高校扩招起始,美术高考大军就开始呈几何数般递增,仅仅报名现场,就出现了漏夜排队、绵延几里的壮观景象。目前,全国能招收艺考生的学校已有700余所,在已逾百万的艺考队伍中,美术类考生又为数最多。美术高考的热潮来势之凶猛,有点出乎人们的意料。
更令人意外的是,由于文化课成绩占录取分数权重明显偏低,美术高考开始被视为“升学捷径”。许多文化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将美术看作了升学的“救命稻草”,并不考虑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而将选择美术专业看成了单纯追求升学和未来求职的“敲门砖”。
连年的美术高考热以及相伴而生的不良现象,引起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2005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2006年普通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对艺术专业的招生考试、录取等环节做了细致、周密的调整,在专业上开始认定省级统考成绩,并取消了中等艺校推荐免试生,明确了“所有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均须参加专业考试,专业考试包括招生院校自行组织和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两种形式。”
随后几年的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中,都明确规定艺术类专业考试分为“省统考”和“校考”两种形式,美术高考开始了两条“腿”走路。
正因为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规范艺术类高考,美术高考在近几年已经逐渐呈现出回归理性的趋势。美术高考对文化课的要求开始逐年增加,一部分文化课成绩不过关的学生已经很难指望通过这条捷径走进大学,再加上专业考试上的激烈竞争,目前,不少地方艺术类的录取比例已经开始低于普通类,美术高考队伍开始实现良性调节。
60年风雨艺考路,有过灿烂辉煌,有过踌躇彷徨,一批批美术人才从中孕育,未来的美术精英也将从中诞生。我们相信,经历阵痛之后的美术高考必将迈出更稳当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