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当代中国的绘画与批评
当代中国的绘画与批评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0-22

中国当下议论最多的艺术问题,是绘画;美术教育中最强势的艺术类型,是绘画;受众接受最广泛的艺术,也是绘画;搅动市场的还是绘画,而带来最多困惑的,当然也是绘画。

绘画,到底怎么看和怎么做就俨然是一个问题了。或者说,绘画在中国的问题不同于在外国的问题;在中国的对话中,主要是不同于西方的绘画话语。众所周知,西方的绘画历史和中国的不同,随着它们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分类和运动,比如由于摄影的发明,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就声称在这一刻,绘画死亡了;特别是进入到20世纪,绘画的死亡论更成为贯穿西方的一种警惕,议论者有时是作为修辞,达到某一艺术观念的倡导,有时是面对主流艺术形式的一种感叹;有时是来自于一种思辨的历史观念,发现绘画历史存在着自身逻辑,似乎是不断地走向自身的消解:从再现走向表现,从表现走向观念,从观念走向目的论的终结……

这里面有一套自我言说的艺术哲学,论述着绘画的地位和存在方式。说者自说,画家们也独立地创作着,但是否绘画就完全不受到历史理论的影响呢?事实上,画家并不能完全置身于理论的话语之外,而且关于绘画的讨论不断地出现。如意大利著名画家阿尔伯特•苏吉(Alberto Sughi,1928年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成名,享誉世界,但他在77岁的时候仍然发出“绘画是否死亡”的疑问:

我坐在我的画室画架前,面对着我的绘画作品,一动不当代中国的绘画与批评动,心里纳罕着:“绘画死亡了吗?”我已经77岁了,但这不是我第一次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以前也有其他人问起我这个问题,我也在报刊上读到过类似的问题和声明。

苏吉总是带着这些疑问,不断地创作着自己的绘画,他没有因为自己对绘画的偏爱,置这个问题于不顾,或认为它荒诞;相反,这是西方艺术历史面临的问题。从20世纪开始俄罗斯的罗德钦柯(Alexander Rodchenko)宣布绘画死亡,到21世纪初美国的《艺术论坛》继续组织讨论这个话题(1),都说明这不是一个简单回避或置之不理的问题。同样,也有积极倡导绘画的,如美国的纽约艺术学院(New York Academy of Art),它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宗旨就是回应美国艺术的发展状态,逆势而为,倡导具象艺术,认为具象代表了艺术的主流,并努力推行这一理念。他们延聘的教师有著名画家菲谢尔、珍妮•萨维勒(Jenny Saville)等。他们教育的结果是在美国多样化的艺术世界中呈现一种独具美国特色的绘画理念。尽管如此,这些现象还都不足以阐释中国的绘画发展现状,或由此来赋予中国绘画的一种参照系。正如当年徐悲鸿留学法国,面对风头正劲的现代派,他选择了写实主义绘画,将之引进中国,以为是对中国自身绘画历史的一种补充和需要,而不单纯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至于因为写实的倡导而丢掉了一些其他的绘画追求,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但对于中国20世纪的绘画来说,写实主义无疑是最大的成就,迄今构成了我们的主要教学体系和创作成果。那么,就当下的2009年来讲,中国的当代绘画就没有思考的余地了吗?虽然不是绘画的死亡论,但一定有着自身值得回应的问题。

一、绘画不是孤立的自律问题

曾几何时,绘画在西方演变成现代主义,从理论上演变为一种形式自律的结果。从前卫姿态上,形式自律是一种摆脱艺术功能论或摆脱为神学、为政治的自觉性解放,是由过去的从属于社会服务的奴婢地位转向独立身份的一种政治姿态。正因为有这样的上下文含义,现代主义的形式自律成为一股蔓延在西方学院主义之外的革命力量,最后颠覆了传统的学院教育,使得美术馆系统也为之发生转变,如美国建立现代美术馆,专门收藏现代主义艺术,等等。在美术教育上,形式自律成为释放人的思维自由与想象的手段;在某些情况下,为艺术而艺术多为形式技术层面的诉求,也或多或少是一种个人独立价值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斯是这样认为的:“艺术的自律及其政治潜力就是在其感觉性的认知与解放能力中显现自身的”(2)。同样,当1978年以后,中国美术提出形式美、抽象美时,也不是形式自律本身问题,而是一种思想解放,是对绘画获得政治解放的一种回归。正是有这样的姿态和效果,才引起全国范围内的讨论,才使得艺术家获得创作的兴奋点。但它没有持续多久即被汹涌而来的学习西方艺术大潮所吞没,以追求形式自律为诉求的一派绘画倒有边缘化的倾向,难以成为批评的焦点。其缺憾就是过于“把完善写实主义技艺或者追求诸如正宗油画味道作为艺术的归宿”(3),相反构成近30年中国绘画历程的,是那些关注各种问题、吸收各种观念的绘画,对于绘画材料与方法的探索、实验与创作越来越成为学院教学的一部分,也就是当自律问题不具有观念的先锋性和对绘画语言的革新意义后,自律成为艺术风险的安全帽,“以形式创造为特征的现代艺术已经开始转向”(4)。但作为另一种国家所倡导的艺术主张,恰恰也不是自律的,反而是弘扬“主旋律”“主流文化意识”。也就是说,在今天,作为自律的绘画既不是前卫姿态,也不是官方姿态,而如何重新打破现有绘画的自律局限将成为今后这类画家的难题,或者是如何凸现其在当下的绘画地位的问题。这个时候再谈“自律”,首先要确立其自身的一套论辩语汇和体系,没有不证自明的自律,也没有纯粹属于视觉观看的自律,其背后总有一系列理论话语在做支撑,或者是美术史的逻辑使然,或者是视知觉的学科体系在支撑,或者作为文化上下文的关系使之成立。寻找上下文的关系,应该是今天的艺术与今天的艺术家所以为艺术与艺术家的重要理由之一。

关键字:绘画,批评,自律,理论,王春辰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