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程美信:话语权与青年焦虑
程美信:话语权与青年焦虑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0-29

网友“八辈贫农子 ”通过QQ向我提了四个问题,他/她自我介绍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专业是艺术批评与艺术理论。

(一)关于课本与学业

问: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否应该以我们的课本为主?说实话我对手里的所谓课本,很厌烦!

但老师很强调我们的思想上“积极性、正面性”,至少我很矛盾。

答:作为艺术批评和理论专业的学生,课堂的那些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只能作为专业的入门基础。当然,那些马列邓选课让人厌烦是正常的,但它不代表理论与书本的东西全是多余的,不然怎么搞艺术批评和理论研究呀?不过,本科只是基础学科,大部分人毕业后未必从事理论与批评工作。不幸的是,中国大学教育体制存在严重弊病,一方面大学扩招没有对有些专业进行合理限制,特别人文理论方面需要“少而精”,它的就业空间极小,实用性极差,乱扩乱招,对学生和社会都是极不负责的。另一方面,许多学生自身也比较盲目,不是因为读艺术史论,而是他们对读书本身的盲目,过分看重文凭与学校,不注重自身的兴趣与潜力。我遇到美术史论的学生,大部分是混文凭的,他们对读什么都没有兴趣,只是需要一张文凭而已。何况理论的东西本来就枯燥,没有兴趣去读这些专业,简直对自己是一种伤害。就马列理论而言,尽管它有些教条,可对于一个对政治、哲学、社会等理论思想感兴趣的人来说,肯定是不乏味的,唯物主义及其辩证法、阶级论、经济学与历史观,至少代表人类思想观念的一种,从中能够领略它的对错、新旧、出入是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情。可是,对理论、哲学、政治毫无兴趣的人而说,它简直是要命的折磨。诚然,我不清楚你对艺术理论有没有兴趣。全世界老师都会鼓励学生“积极性、正面性”,不过什么样的积极性、正面性则大不相同,如“党八股”是假大空,连那些强调者自己心里都犯嘀咕,让人讨厌就必然不过了。尽管我不知道你老师强调的“积极性、正面性”是什么,就当前中国的大学及老师,我显然清楚他们的说教。我想,你“很矛盾”也证明了你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判断,不再任人轻易摆布了。

(二)关于保守以及教师

问:您作为大学教育者怎么看待老师的保守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答:我有学生与老师的双重经历,可当老师的时间相对简短。保守的类型与性质极为复杂,如果你遇到的是位治学谨慎、表情严肃、为人刚正、思想守旧的老师,即使他没有过人的才学或成就,拥有这样的老师将是你的精神财富。一名教师给学生不光是学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魅力。当学生们回忆自己的老师,难忘恐怕不是某个老师的教学才华,而是他/她的人格力量,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对于走向工作的人而言,毕竟微不足道。对此,我对今天过度商业化、功利化、腐败化的高校风气感到极度焦虑,可能未来的一代人回想起自己的大学老师来,更多的是道貌岸然、口是心非、色鬼、财谜、势利眼的负面印象。当人们回忆起大学时代,感到一片“亦师亦友”的温存,那将是多么幸福的美好记忆,它既是人生的财富,也是世界的力量。如果一个人因为利益驱使,成为一种狭隘的保守者,这极有公害性的,特别作为教师,他会不自觉地灌输一些错误思想给学生,甚至有意识阻止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大学里有一些党棍分子,他们思想保守,但不妨碍他们的行为像猴子一样灵敏活络,口是心非和道貌岸然,他们之所以保守是保守给他们带来既得利益,并不等于他们是安分守己的道德保守者。其次,道德的保守本是一个人的价值倾向,只要它不强加给他人就无害,至少不比虚夸的激进更差;一个保守者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否则就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保守者。我前面说到那种保守老师,尽管他们思想落伍、行为保守,可他们作风正派、举止儒雅、为人和蔼、安分克己,因为道德保守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自律意识,它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尊重的个体品质。

(三)关于激情与刺耳

问:在网上经常看您的大作,总觉得很有激情,但有时也觉得刺耳,你认为您的这个表达方式可以让我们后生效仿吗?

答:谢谢你看我的文章。你觉得它有激情可能是一部分有共鸣,即我们在某些观点上立场接近。至于刺耳,可能是我的文风令你不习惯,这当它是人的个性差异吧。正如有人说我的文风很“文革”、是“发作症”,他们大部分是更糟糕的伪道德主义者。当然,中国人普遍看重表面形式,难听的说,他们是靠嗅觉、脸色判断问题的,而不是用脑思考。讲面子的习俗传统,长期以来已成了一种伪道德主义的扭曲文化。很多问题绝对不是面子、语气那么简单,如我质问蔡国强是艺术家还是诸猡?那是因为他把毛**当作崇拜偶像和艺术导师,将大跃进、文革这种历史浩劫当作一种“行为艺术”,如此麻木不仁的话,有人性的人是说不出口的,——徐冰也有类似的言论。要知道,在毛**的独裁乱治下,我们付出了几千万人的同胞性命,逝者不说,可还有健在的亲人,总得尊重的她们疼痛感受吧?在蔡国强看来,哪些生命不过是一种毫无情感的艺术教材。面对这样的问题,不怒发顿起是不正常的。诚然,我的表达方式只符合我本人,你觉得刺耳就更没有必要仿效。

(四)关于后台与话语权

问:我们现在这些年轻人没有后台、没有权钱,没有名家拥有的“话语权”,我们是否只有先失去自我才能有机会拥有话语权,这是一条唯一的路吗?

答:年轻人自己没有权、没有钱是世界普遍的,有没有后台则因人而异,大部分人家庭出身都一般,自然就没有后台可言。再说,有后台未必是一种成长与发展的绝对优势。过去有“富不过三过代”之说,现在连一代都困难。这一点,西方人不仅看得透彻,更付于实际行动,他们很少把财富留给子女后代,原因怕他们丧失正常的生活竞争能力。当然,中国人还处于半文明与半开化、半封建与半现代的状态,很多贪官不顾政治前途和个人荣誉,为了子女着想而不惜成为贪官污吏。当然,一个人成长环境的恶劣程度,只要不影响到正常的身心健康,他在未来生活与发展上均能达到一般人水平,个别人从中获得巨大动力,取得傲人的成就。换言之,一个有后台的人可能有起点优势,但后台的不稳定性自然增加发展的变数性,当后台不复存在与能力局限,他们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按照出身论的规律走,后台意味着永无止境的优势,那历史就归为一个家族的私史了。相反,一个有后台的人,如果对优越条件的滥用或依赖,必将事得其反,最终将一败涂地,这也是普遍规律。此外,你对“话语权”的认识不全面,我上次回一位央美同学来信中,提到这个年轻人关注的问题,不知你看到没有?在此不妨再次贴出来。

关键字:程美信,青年焦虑,艺术批评,话语权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