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进入一个众所周知的“发情期”。在这个曾经被压抑的出格的“问题行业”,如今却似乎黄金遍地,造成“人人都是艺术家”的一片繁忙假象。
中国当代艺术是在迷茫中和完全天真般的激情中开始,最后却像山穷水尽的生意人那样在偶然间策略性的摸到了一条“国际”的救命稻草,这就是中国当代艺术脆弱的发育和生成土壤。许多所谓的明星艺术家都是在思维被“污染”和心灵扭曲中被强迫创作,在抵达所谓的国际化思维的艺术时代背景下,自觉自我要求“殖民”,以期成为国际化的一员,这种伪国际化,直接的结果是,这部分艺术家作品的单一性和重复性。
以此同时,更多的寂寞的探索艺术本质的艺术家却被严重的忽略,更多的机会被那些机会主义者、投机者、作秀者所垄断。也就造成了目前中国当代艺术面貌和品种的单一,以及令人匪夷所思的畸形。
目前中国当代艺术要解决的不单是国际化语言问题,反倒是需要反思对待艺术创作的态度上。在诸多推波助澜的环节中,艺术媒体应该发出独立的声音,而不该成为拿人版面费的“枪手”。
中国当代艺术各个环节亟需自醒。艺术市场火热并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市场取代艺术本质性的东西,在目前阶段竟然成为主导力量。来自艺术最原始和最必需的创造力被人工又那么自然的被蒙蔽。
一切开始于躁动,形成于躁动,没完没了于躁动,这便是中国当代艺术整体性大环境。中国当代艺术用另一种莫名其妙和集体性失语的方式让自己对所从事的艺术事业产生厌倦、迷离,甚至麻木。因为艺术创作变成了艺术生存,这便是刻写在那些以市场为导向的艺术家身上的原罪。
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存在整体性的浮躁,在没有经过冷处理,就直接被卷到因若干明星天价作品造就的神话氛围中,一切失去了应有的判断力。发生在中国当代艺术身上的诸多天真的设想,也将在这两三年内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上涨到一个可以虚无缥缈的高度。
匆忙中发育成才的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形成事实上的潜规则,越是善于表演,越是有人气;越攻于心记,越是出人头地。
中国当代艺术各个环节重新需要自我审视,这是有责任性的艺术媒体所需要引导的。艺术媒体过于停滞:从思想层面上看,过于保守;从技术层面上看,过于滞后;从文化层面上,过于浅薄;从观点上,过于贫乏。
出新对于艺术媒体,似乎很难想象,这是艺术圈内不争的事实。
报纸做的是资讯,杂志做的是观点,可是艺术类杂志早就不敢说真话了。
但愿,在新的传播语境中,我们的艺术类杂志能够解放思想,做出它的品性出来,还原中国当代艺术的真实与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