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把这些源自西方的思潮和主张视为马克思说的“批判的武器”的话,那么,对它们的搬用、肢解和断章取义等等,它终究不能代替中国当代艺术自身视觉语言特征和形态建设的“武器的批判”。让我们再对这些西方的思潮和主张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关系做一番辨证的分析。源自西方的思潮和主张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与文化语境中产生的,因此它们在理论形态上具有原创性和体系性,已经形成了“武器的批判”的结构和自适性,而当它们旅行到中国,被中国的批评家们拿来使用的时候,就已经转换成了试图解释和影响中国当代艺术的工具性的“批判的武器”。这种武器或者说工具,是否具有中国的适应性,适应的过程和结果能否形成中国自己的批判理论的体系和哲学,也就是中国当代艺术自己的“武器的批判”,这才是决定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批评能否形成自身独特的视觉美学特征和范畴体系的根本。
显然,决定中国艺术批评是否发出了真正的声音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为艺术市场平稳、有序和快速增长做了多少工作,也不在于我们为越来越多的各种商业性艺术展览写了多少文章,还不在于我们选几个功成名就的艺术家来作为案例开展酸溜溜的批判,而在于透过这些表面化、市场化和权益化的工作背后,是否能够提炼出一些确立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艺术界独具价值的视觉美学特征和范畴体系。
也许是因为中国五千年的艺术发展史中始终没有真正出现过艺术品自由交换和流通市场的缘故,也许是中国艺术家和批评家、理论家长期处于物质生活匮乏的捉襟见肘般困顿的缘故,所以当艺术可以致富可以扬名的艺术市场升温火暴的时代来临的时候,市场这个原本是终端和末梢的艺术次级问题,竟然一跃而成为几乎所有艺术工作者的热门话题。请注意,“话题”在中文里与“问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前者是泛指日常谈话的中心,后者则是特指需要研究讨论加以解决的矛盾和疑难。作为专业的艺术理论和评论工作者,承担着宣传和普及艺术思想的责任,因此对于如今公众和大众媒体关心的市场话题,自然有发表看法的义务。但是,这些必须建立在对当代艺术的核心问题殚精竭虑地研究和思考的基本之上,本与末不可倒置。
所有人都说,今天是个众生喧哗的时代,是个宏大叙事和单一的价值取向式微的时代,因此正是批评和阐释大有用武之地的时代;又有很多人说,批评必须与艺术实践的传播媒体和经营场所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一种阐释的话语权力和空间,否则批评只能是自言自语。自言自语未必都有价值,也未必都无价值,关键在于言与语的方式和方法是否具有哲学的高度,是否能够有助于形成中国当代艺术独特的视觉语言特征和范畴体系。
这里涉及到艺术批评的价值实现问题。今天,更多的实际情况是,批评被认为只有与市场或者市场所支撑的展览策划相结合,才能生效。可问题在于,如果这被认为是批评生效的途径的话,那么,现在大量举办的展览活动的各种批评和策划,在“各自”生效的情况下,还有没有可比性呢?大量涌现的各种展览活动的所谓批评文章写作,是任其各自为政,遍地开花,还是希望从中找到些共同性的问题,而面对这些问题,究竟如何评价和分析?这就还是需要一种建立在方法论基础上的批评哲学的建构。
抛开这些充斥着我们的视听的由市场化运作带动的各种艺术传媒和展览空间的话题,我们应该重新回到自己的本位,检讨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会有这样的发现,那就是当艺术批评家们在自己繁忙的艺术展览策划之余,对自己早年的理论建构梦想渐渐远去感到隐隐担忧和感伤的时候,不少严肃的艺术家们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艺术创作在语言形态上究竟能否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尽管他们中间的一些人的作品正被各路炒家在拍卖市场上不断地被举高。换句话说,今天依然有不少艺术家们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艺术在有生之年能否进入艺术史,自己的创作究竟在语言形态上有什么样的创造性。而批评家呢,是否只是在关心自己策划了多大规模的展览,写了多少为展览而写的文章呢?如果批评家在今天只是为展览而生的,那么,批评家这个称谓还真的要改成策展人了。
要改变和克服艺术市场和展览策划给艺术批评写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恢复起艺术批评的理论高度和锋芒,首要之处在于廓清艺术批评的理论价值取向和艺术市场和展览的操作价值取向之间的区别。在艺术市场里需要有理论和批评的引导,但市场的原则是按照艺术作品的供需关系确立的,不是按照艺术作品的价值原则确立的,后者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在展览策划和组织中,同样需要艺术理论和批评的介入和阐释,但展览因为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发生的,其理论和批评的支撑在来源和使用方面具有限制性和具体性。只有脱离开具体展览和具体市场操作规则的批评,才有可能对各种展览中的艺术作品的含义作出跨越具体限制性的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并以此为契机,确立各种展览中部分优秀作品所蕴涵的在中国乃至国际艺坛的基本视觉美学特征和价值范畴。
真正的艺术批评的职责是在自己的批评写作中表明自己的理论价值取向,而这种理论价值取向的获得是建立在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视觉语言的美学特征与形态特征的分析与把握基础上的。之所以要提出真正的艺术批评在于分析和把握优秀艺术作品的视觉语言的美学特征和形态特征,是因为视觉语言和形态是视觉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和媒介的独特之处,舍此,我们的批评写作将无法与诸如文学、电影、舞蹈、戏剧等其他艺术表达形式或媒介的批评写作区别开来。正因为忽视了这一点,所以我们总是看到大量的所谓艺术评论将艺术家的作品放在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各种要素的关系层面来加以比较和分析,惟独忘记了从作品内部自身的视觉语言的美学特征以及与其他艺术作品在形态上的差异特征的角度来分析和把握。而只有从艺术作品的内部自身挖掘出蕴涵于其中的独特的视觉美学特征和形态特征,我们的批评写作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确立了自己的主体地位,才能够在艺术批评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才是对艺术作品阐释与评论的真正贡献。
正如艺术在今天是一项文化实践,而实践已不是单一性的,是复数的、多样的和动态的,因此艺术批评所面对的就不是一个单一性的对象,它受到市场的、展览的等等操作层面的因素的诱惑和影响,但它的基本对象却是不变的,那就是它要寻找艺术作品中隐含的独特的视觉美学特征和形态特征并将之公之于众,而要提炼出这样的特征和范畴,批评的方法论或批评的哲学是首要的努力基础。
真正的艺术家要对艺术史负责,真正的艺术批评家呢?对谁负责?在市场、策展和批评之间,我们必须作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