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明军博文《“第四代”批评与“范式”回转》后面,居然有网友发帖争论我是不是“批评家”。我这里明确告诉大家,我不仅是“医学医生”,还是“艺术医生”,不仅仅在医学界做疾病防控,还在艺术界做“疾病防控”。现在艺术界的病太多,我所观察到的疾病或病症就有下面这些(学学鲁明军的“想到哪写到哪”,不做分类,不讲逻辑秩序排列,也许还可以显现今日艺术界疾病流行之乱象):
急功近利、追名逐利、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蝇营狗苟、勾心斗角、投机取巧、唯利是图、斤斤计较、过河拆桥、卑躬屈膝、卖身求荣、结党营私、胡言乱语、胡思乱想、思维混乱、反应迟钝、闭目塞听、闭门造车、爱慕虚荣、装神弄鬼、故弄玄虚、花里胡哨、古灵精怪、逻辑混乱、东扯西拉、包罗万象、疑神疑鬼、大言不惭、不学无术、华而不实、夸夸其谈、哗众取宠、生搬硬套、不求甚解、强词夺理、人身攻击、诬陷栽赃、恬不知耻、无事生非、粗枝大叶、之乎者也、酸不溜秋、追逐时尚、嬉皮笑脸、恼羞成怒、侮辱人格、狼狈为奸、抱团取暖、江湖习气、占山为王、师徒包庇、帝王情结、老大做派、自我吹捧、自我分封、嫌贫爱富、感情冷漠、上跳下串、到处赶场、欺左瞒右、欺软怕硬、媚俗媚雅、媚官媚权、招摇撞骗、崇洋媚外、崇古媚旧、崇今媚新、愚弄百姓、欺世盗名、自以为是、抵赖狡辩、荒唐诡辩、鸭死嘴硬、胡搅蛮缠、死猪不怕开水烫、滥情滥性、男盗女娼、假公肥私、以权谋私、唯唯诺诺、哼哼哈哈、含含糊糊、咋咋忽忽、机关算尽、左右逢源、避重就轻、见风使舵、滑头滑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玄玄乎乎、混混沌沌、浑浑噩噩、白日做梦、痴心妄想、莫名其妙、瞎动脑筋、无端猜测、不知悔改、以德报怨、顽固不化、条理不清、机械刻板、墨守成规、亦步亦趋、以次充好、以旧充新、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假为真、以玄为深、以巫为妙、把肉麻当有趣、把无知当智慧、混淆黑白、颠倒是非、弄虚作假、本末倒置、不守规范、藐视公平、践踏正义、鼠目寸光、死守书本、囫囵吞枣、泥古不化、死扣知识、不顾事实、不通原理、陈辞滥调、滥用材料、语言生硬、语法混乱、文风稚气秽气死气、倚老卖老、倚幼卖幼、倚科班卖科班、倚身份卖身份、倚学位卖学位、装疯卖傻、发嗲装逼、肆意煽情、贪得无厌、乘浑水摸鱼……
这些病症牵涉到艺术与批评的各个方面,这些艺术与批评的病有的是“心理病”,有的是“精神病”,有些是“遗传病”,有的是“内分泌病”,有的是“职业病”,有的是“营养病”,有的是“环境(污染)病”,有的是“传染病”,还有许多是不明原因疾病。有些疾病的治疗已经有了特效药,但影响疗效的因素异常复杂,很难掌控,所以实际疗效并不好;其它多数疾病更是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所以,就整个艺术生态而言,应对这些疾病不仅要重视个案临床治疗,更要重视群体疾病预防,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艺术卫生工作方针。艺术疾病的预防同样应该有四级:
“零级预防”是指要在文化艺术法律、法规、政策等层面就要考虑这些疾病的应对,它常常事半功倍。发达国家的文化艺术法律法规政策比较完善,所以它们的文化艺术疾病少,相对健康、发达。我们的“零级预防”尚未建立基本理念,只是非常盲目地开展了一些工作,所以我们的文化艺术疾病非常流行。
“一级预防”是指在艺术和批评疾病的病因层面的预防。有针对艺术心理和精神的预防措施,如增强艺术的心理、精神抵抗力,戒除不良艺术嗜好,进行“艺术疫苗”(健康艺术思想、理论等)的预防接种等等;针对艺术环境(包括团体、组织、学校、社会等环境)的预防措施,如针对各种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不良因素做好研究和控制工作。“一级预防”同样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对艺术疾病流行的原因缺乏深入的艺术流行病学(包括艺术现场流行病学、环境流行病学、职业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等)研究、实验研究(包括病因化学实验、疫苗研究、人群干预实验等)。以至于我们很少原创“艺术疫苗”,艺术心理和精神的干预工作很少,艺术环境更是污染严重。
“二级预防”是让这些艺术与批评疾病尽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预防”,在早期控制这些疾病的发展,防止这些疾病的恶化。这需要培养医技高明、医德高尚的艺术医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那些艺术与批评出现的问题。我们的“二级预防”比“一级预防”相对好一些,尤其是近几年出现了一些医德较好、医术较高较新的医生。他们在积极地开展艺术疾病的“三早预防”。
“三级预防”是指在艺术与批评的疾病无可逆转的情况下,尽量对症治疗,防止艺术与批评出现“残疾”、“死亡”或“恶人”,也称“康复预防”。我们的艺术疾病预防多在这个级别,但水平很低,所以我们的艺术与批评的“残疾率”、“死亡率”和“恶变率”极高。
而我限于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我主要在艺术与批评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上效微薄之力。比如艺术疫苗研制(当然还不一定成功)、艺术现场流行病学研究、艺术病因化学实验研究、艺术疾病临床“三早”治疗等。我使用的方法完全是像现代医学一样的科学方法,决不是我们的中医玄学那一套。
2010年7月6日星期二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