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立足传统,面向生活
黄格胜先生和他同时代的成功者一样有着特殊的身世、学历、感受和认识,善于在朴实的生活中寻找智慧的黄格胜先生对传统和生活的观点注入了自己辩证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教育思想。
黄格胜先生倡导桂林中国画学院的“正本清源,弘扬国粹”的办学宗旨,即首先要返正而明确对传统的正确态度和继承方式,中国画教学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有传统才能发展创新,如果没有传统创新即立不住脚。
在绘画作品语言的表现实践上黄格胜先生更是将传统与生活结合开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力行,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作出个人创新,融合各家之所长。纵观黄格胜先生的山水画技法上六法俱全,保持传统笔墨,但其绘画样式不是元四家、不是清四王的面孔。黄格胜先生的作品画面亲切、明朗,用色鲜亮饱满,从里到外透溢出浓郁的生活情趣,意境宽广。黄格胜先生合成传统与多种画法,融生活的体验认识,用千万张作品的实践,构建出具有鲜明艺术特征的绘画图式和绘画风格——“黄家样”。
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黄格胜先生强调只有通过对前人经典作品的学习,才能培养对传统中国画独特美学意境和艺术语言的认识。但又不能沉湎于前人的感情与趣味,而是要从现实生活出发,有新的创造,因此必须重视去生活中观察、体会和写生。这些年来黄格胜先生多次组织举办的“黄格胜师生研究生教学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即是他艺术教育思想的铺陈和提炼,也是中国画学科教学方式的一个典型范本。
多年来,黄格胜先生的足迹踏遍了八桂大地和祖国的许多省区,他坚信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写生因此成为他的基本日课。他坚持每年每学期都带着研究生、本科生下乡写生,跟乡民同吃同住。他的写生过程,绝非一般的“采风”,到处走走,拍拍照了事。黄格胜先生认为,要表现乡情意景,山中风情,表现乡民的生存环境,就需要真正的去了解他们,“带着深厚的劳动人民的情感去倾心地表现他们”。黄格胜先生的作品呈现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品格,充溢着清新、活泼、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提倡以创作带动教学
“没有作品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是黄格胜先生在艺术教育思想中的又一理念。“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但教师的作用和教师的自身建设,能在一种什么样、什么程度的评判标准上进行监督、衡量,在艺术高校当中实际运作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黄格胜先生重视教师的创作,并提出以创作带动教学,“给学生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他给担任教学主导的教师们的训导之词,同时是他本人的座右铭。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是艺术类教学的特点、特色。重视创作,以自身实践来带动教学。学习中国画,要投入大量甚至是毕生的精力,才可能有所成就,因为它需要的不仅仅是外层次的表现,更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眼力和境界,需要丰富的精神素养,需要过硬的手头笔墨功夫。作为教师需要持之以恒的创作实践,才能在专业教学上游刃有余,从容不迫,胜任称职。
重视教学方式方法,是黄格胜先生艺术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最怕是没有水平而又认真的教师”这是对“没有作品的老师不是好老师”的进一步诠释,指的是教师自身水平不高而无佳作,眼界高认识低,导致教学方式方法上不正确而误人子弟。朴实的话语说出的是哲理。黄格胜先生的艺术教育思想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把传统、生活和修养合而为一,而且落到实处来讲问题,从不空泛而谈,这与先贤思想家或艺术教育家身上所共拥有的品质契合,深入而浅出,真诚而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