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许江:艺术不能只有一种解释
许江:艺术不能只有一种解释
作者:许江    来源:《美术报》    日期:2011-01-10

关于三年级小学生提出“吴冠中的画中心思想是什么”
我觉得问这个问题很正常,说明这个孩子在思考,他不仅仅想要了解他看到的东西,还希望了解背后的东西。孩子能够超越表象提出后面的思想问题,对背后所隐藏的思想发问,这是一个好事情,千万不要以为我们今天的孩子被教坏了。当孩子发问这种思想问题的时候,我们的专业引导人员发窘了,倒是我们专业引导人员有问题了,其实他们完全可以来回答这后面的思想是什么,因为他的引导就是解答大家如何看这些画,如何把看到的东西跟没有看到的东西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吴冠中,形成一个艺术的全貌,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关于对“美术创作需不需要有中心思想”这一话题的看法

当向思想发问的时候,思想冠以“中心”两个字,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作为一张画来说,它背后有思想,但是这个思想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何为“中心”?一定要把它统一到一个“中心”里面来,这是有问题的。比方说吴冠中先生的画,有的人看到美,有的人看到生活,有的人看到中国文化,有的人看到世界当代艺术最活跃的元素,哪个正确?哪个是“中心”?这很难说。我们的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有责任去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但即便搞清楚了,也只是说把他的画和他的思想间的关系的合理性分析清楚,而不是说艺术只能有一种解释,这样就违反了艺术的本意。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把思想隐在艺术语言当中,把内在的神隐在表面的美当中,这是艺术真正的魅力所在。所以大家在接受美的同时把精神也接受下来了,在接受形式的同时把思想也接受下来了。如果我认为这张画最主要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它是我认为的中心思想,但跟孩子读书时一篇文章有一个中心思想那是不同的意思。当把思想冠以“中心”的时候,一定要警惕,要有所了解,中心不是唯一,画给人的感受多种多样,它不应该是一种唯一的思想,也不一定是艺术思想,也可能是政治思想或是历史思想等。思想不能只有一种解释,但是思想必须有它合理的关系,从合理的关系上来说思想是不可以乱解释的,但是做艺术它真的又有多种精神和思想包含在里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应该允许它有多种解释。这关键就在于观者是谁?面对着白墙上的树影,哲学家想到了哲学问题,诗人想到了岁月的问题,画家想到了明暗的问题,这些都可能还原成一种思想的形态,关键是我们的社会自己要健全起来,给观众尤其我们年轻一代一种很好的美术教育。

关于“懂与不懂”的问题

大家习惯性认为画一定有一个标准答案在那里等着大家,其实它不是的。大师、名师们在美的发现中有独到之处,这种独到性要让从来不看画的人一下子看懂,确实很难。首先我们要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看,是不是真心在看。吴冠中先生的画实际上有一个主要思想,就是告诉人们,生活是千姿百态的。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捕捉它的美,所以他的画有创意、有创新、有突破。他就是要改变大家这个看法,他有一句名言,叫做“知识分子的天职就是推翻成见”,这个成见包括美的成见,所以他的画有很多我们看到的新形式,这些形式跟我们对于绘画纯粹写实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大家平心静气,真正像看一场电影一样来看这些画,是会理解的。即使不理解,他的一些很有趣的符号和颜色你也会记在心上,闭上眼睛它会留在心里头慢慢滋润你,有一天在生活的道路上,在山花烂漫的路上,在秋山重叠的路上,你或许会遭遇到这些画面,会突然领悟到原来他的画是揭示了大自然,揭示了我们生活中的这些东西,所以我觉得吴冠中的画并不难理解。

我们马上要举办中国画双年展,有人说:“梅兰竹菊我们看不懂。”上海世博会一万多个高科技短片,大家不管看得懂看不懂反正都看了,也没人说看不懂,怎么自己的梅兰竹菊就看不懂了呢?这是一个教育的问题,这个教育问题的核心在于,对于艺术你不要懂,你只要喜欢,你要真心喜欢它,因为实际上那些颜色那些造型不是懂不懂的问题,而是你喜欢不喜欢的问题。看多了,它和你的生活有了一种关系,你就会慢慢喜欢的。我希望这个社会有一个完整的美育,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各种类型不同的艺术品,看中国画,看西方绘画,看书法,看电影,看戏剧,看舞蹈,听音乐会,经过美的教育之后他会有一个美的提炼,当接近这张画的时候他会有所期待。等他到了一定年龄不存在着不懂,因为他看到过这一类画或是那一类画,就会有个比较。

懂不懂的问题对很多人来说实际上是“像不像”的问题,“像”就懂了,“不像”就不懂了,所以懂不懂的问题延伸开来实际上是回答“像不像”的问题。绘画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像不像”的问题,对绘画来说“像”不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在今天,有了大量的技术手段之后,“像不像”不是个问题,倒是艺术的“象”和事物本身的“象”之间是有距离的,这是绘画中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这个距离是什么造成的?是画家造成的。画家在心中有一种“意”,是“意”造成的。“意”如果是饱满的、健康的,它就赋予绘画之“象”饱满健康;“意”如果是焦虑的、痛苦的,它就赋予绘画之“象”一种“苦”,这就是艺术它真正和现实不同的地方。所以受过审美教育的人能够了解这个“意”,欣赏这个“象”。虽然这个“象”并不是很像的那个“象”,这就变成我们讲的懂了。没有审美经验的人不懂这个“意”,便不能体会到吴冠中先生笔下的竹笋和高楼有一种节奏的美,以及由生长的激情所带来的音乐般之感受,就对这个“象”有质疑,这就是看不懂了。如果我们有这样一种审美教育的话,他就能够理解这个“意”也能理解这个“象”。同样,我们传统中国画总是画远山寒林,因为这是在画他们文人内心的世界,这个内心的世界它需要安宁,需要一种悠远的东西,什么最悠远?远山寒林最悠远,所以理解了画家的“意”你就能够理解这个“象”,就懂了,所以懂不懂的关键在于多大程度上能够看到这两个“象”之间的“意”。

关键字:许江,艺术,解释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