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现象、观念、活动、作品、运动和历史
现象、观念、活动、作品、运动和历史
作者:陆兴华    来源:    日期:2011-01-21

艺术家如何介入社会?这曾是社会雕塑实践和关系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在波依斯的“立刻就民主”项目里,艺术与真政治接通了;他希望是艺术立刻就政治了。在论到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时,朗西埃认为,当代艺术是对未来政治的排练,排呀排,就出来政治,这时,艺术就隐退,或没人理了。这也是阿尔托的残酷戏剧姿态的重点。

艺术家关心的是艺术在这种投身政治后的如何“退出”的问题。这涉及到姿态:到底轮到艺术家多少表演的机会?这个机会还要不要?不要这个机会,艺术还能来劲么?

我觉得这里的核心问题,还在于我们怎么看“艺术”。我个人一直觉得,海德格尔-德里达-阿甘本的立场我们一定要坚持:艺术是作品和艺术家的本源;艺术是作品和艺术家所要回去,但又从中出来的本源。我们这里在讨论的“艺术”,艺术家进入社会,去发动新政治,去发明新的政治手段时所运用的“艺术”手段,不是这个“艺术”,而是一种媒体,一种艺术家就地创造、一次性使用的媒体。介质、导体。当艺术家介入社会时,她是创造了一种新媒体,投放到社会之后,这个媒体本身不会是一种社会存在,很快在社会运动里蒸发。

所以,当代艺术里的这一部分,我们在波依斯身上看到的这种“艺术手段”被用来发明新政治,实际上才是“社会新媒体”。它的特点,我觉得可以形象地比喻成:一媒、二酶、三没。艺术家在这时就放弃了作品形态。或者说,作品在这时就有了巴迪厄所说的configurations的特点:这个作品文本内的具像集群的连续的真理生成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是作品;作品多到你数不过来了,所以,艺术家也就不在乎作品怎么成形了。这种姿态是“先锋”的?我觉得用 “先锋”这个词不好,而应该说“政治”:这样做,艺术家才是最政治的!

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中的社会演出。是的,她说她是从大众媒体里看到的一个社会现象入手,植入好的观念装置,重新将它存养于社会,希望它帮助形成一种社会运动,而这个社会运动能推动社会变革,而这种变革最终将艺术家的劳动不是铭写于博物馆和艺术史,而是铭写于一种由夏洛克、包法利夫人、祥林嫂等等艺术具像构成的历史星丛甚至星河中。这过程中,艺术和艺术家的确是隐身和退场了,只留下中间产生的那些具像。艺术家不是被逼出的,而是聪明地先自己抽身的,先克制地压制(supress)了自己的。

如何先聪明地先主动抽身呢?这是我们重点要考虑的问题。

社会戏剧正是这方面应走到先锋戏剧的前面。

关键字:陆兴华,现象,观念,活动,作品,运动,历史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