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赵力:写实当代
赵力:写实当代
作者:赵力    来源:中国文物网    日期:2011-03-08

20世纪以来的中国,经历了从衰落到复兴的漫长过程。以此为背景的中国美术,既是中国社会变迁的反映,也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力量。变革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主调,创新是中国当代美术的旋律,于是在社会思想和文化形态的激烈碰撞之下,中国的美术创作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和多元。

在20世纪以来的美术风云中,“写实”无疑成为了中国画坛的时代主流。“写实”在中国,经过如李铁夫、李毅士、李超士和徐悲鸿、颜文梁等两代“留学生”的主动选择,经过抗日战争的八年烽火硝烟,经过新中国初期的民族化探索,经过50年代引进苏联模式后的有益尝试,经过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拨乱反正,经过90年代多元化的个性发展,经过进入新世纪以来艺术家们的执着与坚守,仍然在当下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在另一方面,对于艺术个体的创作而言,实际上既没有“新”与“旧”之别,也没有“时流”与“旁支”之分,或许正如西方的哲人们所言,“艺术创作的价值标准只有好与坏”。那什么是好的艺术创作呢?就是那些真诚的创作、发自内心的创作以及表达自己观点的创作。从表面上来看,“写实”往往容易被人们与“过去”、甚至是“过去的过去”的艺术联系起来,因此也往往被人轻视而划归为“传统”的范畴,然而正是那些充满热情、表达勇气、张扬个性、关注当代的写实性创作,既证明了写实的坚实的过去,同时又反映了写实的坚实的现在。

当代的写实性创作,除了追求完美的绘画原则以吸引公众的审美欣赏之外,也逐渐超离绘画形式和题材描述等技法层面的思考,发展为观念思辨的探索方向。90年代以来所谓的“新写实”、“观念写实”、“后写实”等的提出,绝非“新瓶装旧酒”式的花样翻新,着眼的更多是观念的拓展创新,于是这些写实性的创作,也就不再是学院围墙内的技法训练,也就不再是画室中的孤芳自赏,而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关键段落和历史贡献。现阶段的写实性创作,在基于90年代的成就而加强观念表达的同时,还针对于人云亦云、浮躁激进的当下语境,侧重的是人文关怀和文化思考的创作维向,提倡的是真诚和朴素的情感抒发,这无疑也成为了写实性创作积极介入当代的独特方式。

当形式转变为观念,这是艺术思考的深化和提升;当观念转变为方式,则是艺术思考的日常化和具体化。而写实的当代化面相,则不仅得益于卓然成家的艺术家们的创造,更立基于年青一代的拓展新创。年青一代的艺术创作,最擅长的是真切的表达,最突出的是无畏的激情。而对于写实的热爱,早已不是老师的耳提命令,早已不是学院的清规戒律,应该就是自己的个性偏好和主动选择。本次的“时代杯”,就是一次关于年轻一代写实创作的“集合号”,是以群体性的形式来展现当代写实的难得机缘。参展作品以新作为主,反映了艺术新星们的最新进展,折射出的是当下艺坛的多元面貌。

所谓的“多元”,不仅指的是观念的多元、风格的多元、媒材的多元,而且就是在写实创作的领域之内,也因观念、风格、媒材的迥异,而生成出了丰富的个性,这或许就是主办方的期待。而通过“时代杯”的策划和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的丰富性得以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主动选择得以彰显;与此同时,写实也借助于年轻人的创作,追溯过去,关注现在,而展望未来。

关键字:赵力,写实,当代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