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陈晓峰:2011年艺术界的罪与罚
陈晓峰:2011年艺术界的罪与罚
作者:陈晓峰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11-12-28

2011年无疑是艺术界人心继续分化的一年,这个行业仍然找不到合理的秩序模式,所有人似乎又在前进,又都在煎熬中度过了说不上如意更说不上来轻松的一年。而总的评价,我认为这是艺术界整体精神特别恍惚的一年!相比08年金融危机,这一年仍然是难过的,因为更大的经济危机,尤其是受欧债危机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品出口转内销的产品受到了更大的影响。艺术行业仍然不是幸福指数很高,甚至可以说是幸福指数特别低的行业,所有人都在判断文化产业拉动各行业情绪高涨带来的曙光,但是在曙光照进来之前,大家对这个行业态势的发展仍然持续过去的迷惘,甚至对艺术界如其他行业利益裙带关系严重而产生“看得见”的恐惧。虽然仍然有市场明星高歌猛进,但是这个行业的危机和负面影响已经让人发现了这是一个炒作和“造假”生猛的行业。一些明星作品的市场在今年有所“退烧”,说明了艺术界泡沫已经到达了它的上限,另一方面青年艺术家仍然得不到有利的支撑或者说是被利益分割以及冲散得厉害的一年。像玩世一代那样整体在受困圆明园多年之后迎来后来的发家致富,而新一代青年艺术家则处在鲤鱼跳龙门的当口,但是真正跳出来的还是那些被某些利益媒体所控制——年轻艺术家活得都比较憋屈,因为这同样是一个憋屈的时代。总体上看,艺术界新陈代谢的创新层面仍然爬行的缓慢。最为典型的是,一些重要展览,都依旧停滞在江湖利益阶层的分配上。

近日,我在艺术国际网的微访谈中认为,2011艺术界的10大罪:1.艺术家群体命运仍然得不到关注与基本保障2.展览被特殊利益群体剥夺,尤其以改造历史和威尼斯双年展为例3.拍卖公司公然拍假画,而拍卖法却没有修改。4.艺术界明星们没有起到带头创造的作用或者推动一些社会影响力的事件,有的都是颁奖,讲课,出书,而他们最擅长的慈善,更多证明他们的懒人行为。5.年轻艺术家被冒出来的企业包围,成为“团购”的一部分。我认为2011年艺术界出现的“团购”现象,主要指一些投资人通过寻找联合策展人合作,利用他们的综合人脉将年轻艺术家资源做到一网打尽,然后打包做巡回展览,以便更好的于实现商业利益,很多时候一个这样的混合展览,就是一个全国移动的艺术大卖场。6艺术博览会成为明星战场。7.宋庄艺术节没有好的内容,众多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失望,这里的生态建设几乎停滞。8.批评家年会被利益收买,引得内部纠纷。9.文交所骗局,引得众多投资人血本无归,年关难过。10,策展人成为利益代言人。当然,艺术界有更多问题都值得关注,只有关注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看到艺术里的小趋势,为这个正在病变中的结构找到支撑面。

我的直接感受是没hold住的一年,新进买家仍然屈数可数,更多关于建设性的意见稀缺,艺术各界人士在抗压方面都显得情绪不稳等,都让2011年充满了不是革新意义非凡层面的一年,但也不是特别扑朔迷离的一年,像好莱坞电影那样坏蛋还是那份坏,好人还是一如既往的那么老实的工作,美女们也不待见。毕竟08年之后到现在艺术界出现的状况,许多人都心照不宣了。2011年仍然是艺术界抱守利益现实主义而不是让人感受到突出重围的一年,大家表现上都在新欢燕尔,都在各种现场光鲜派对,但是掩盖不了创造依然匮乏的一年。艺术界能够影响到社会公众情绪的事件少之又少,倒是宋庄很多艺术家疲于和房东谈上涨的房租和开发商谈对协议的兑现。值得的继续观察的是,今年艺术界最重要的交叉,各方人士无一不在“传统”的虚境里或梦游或自说自话,照应了艺术界全部的荒诞。也显示了,艺术界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大家都“西施效颦”般“传统”灵魂附体,跟芙蓉姐姐瘦身一样,让人想想都觉得恶心。其中,尤以成都双年展制造的年度利益艺术家群体恶心转向的极端案例!

显然,今年艺术界在很多事情方面的表现得都很hold不住,比如我们对明星艺术家的再认识,我们对新人的助推,我们对艺术整体生态的良性建设,我们对艺术价值的多向讨论等等,都仍然没有一个令人心暖的迹象。尤其是年底爆出的罗中立“奖学金门”事件,更让人觉得年轻艺术家走向成功路径面临集体性的价值困惑;今年一些从其他方向新切入投资机构纷纷推出的青年艺术家百人计划,恐怕终极指向也将是走向商业化的庸俗路径,这种商业意图明确携一片资源运作的优劣势——很像今年互联网溃不成军的团购网现象,值得尤其注意!因为没有推出群体的现象和潮流特征,以及有针对性的对年轻艺术生态进行讨论,尤其关键是年轻一代的艺术趋势根本无非从这些活动中看到影子,更多的是集中在商业化卖场性质的利益整合里。而一些美术馆做的所谓“下一个10年的艺术家”,而更人觉得是标题党行为,更显示这些貌似不是商业机构一如既往自我利益的实现,而不是普世的关怀和显示公平的力量。这些都充分显示艺术界仍然处在燃点不高的态势和区间里,值得期待的并不是它内部的真实投射,而是关于它表象的喧嚣,这一年2011年表现的尤其直截了当。在利益和资本双重鼓噪下,艺术的价值已经被变相成为一种代表话语权的工具。突出的代表就是从一开始到结束都笼罩在威尼斯中国馆的疑云,另一个则是被作成文化品牌工程的成都双年展,这两个展览都严重代表了既得者利益们对中国艺术的动态分配倾向。此外,另外一个首尾不相接的显得很“诡异”的国家当代艺术院之成立之处做过一次展览之后,“院士”们并没有在这一年集体向艺术界释放“毒气”,也算是一件功德的事了,只不过带上“院士”头衔的明星艺术家们似乎越发讨人厌恶罢了。而国内和国际上都有加快对他们抛弃之势。

今年艺术界的亮点,无疑在微薄上打开了似乎能体现民主表达的缝隙,让艺术界除了此前在艺术国际、嘿社会和阿特巴巴平台上,又有了更大众化的平台。微薄上关于各种事件的吐槽,很好的反映了这个行业的价值万般失衡与焦虑现状。微薄是中国艺术家在此前预谋式或特权式的传播环境下最重要的突围,但是也成为了各路明星们和利益机构表演炫酷的新场所。有三个事件值得关注:一个就是被猜测代表某集团利益的阿特姐姐的出现,另一方面就是微薄让拍卖的黑拍内幕被挖出来,张晓刚和段正渠就是通过微薄无意发现他们的作品被复制了,而更多勇士在微薄打假也算回应了艺术界部分良心还在。其三是女艺术家彭薇,此女子在微薄的关于艺术家贫富出身论的生猛语录,直冲最近与猪睡觉出位的国外女艺术家,在现实的面前,她居然天然的想象艺术家跟出身有高,毫无廉耻,也算是给小资派艺术家们做了最好的代言人。“富孩子比穷孩子更能保持独立见解,更有可能不去攀附权势呢?”,很难想象这不是口出狂言吗?——我建议她可以到宋庄生活几个月,或许她的心态会有所改变,不要把无知当意见!连歌手陈坤在2011年度明星公民评选宣传片中都知道很靠谱的说,“我们过去都是穷孩子”。而另一方面,网上拍卖也让中国艺术当代艺术品有了一个新战场,这个苗头值得期待,我最近认识的两位女士都通过网店自营的方式,将艺术家的小幅作品推荐给了买家。尤其令我吃惊的是,专栏作家巫昂也在自己经营4年的淘宝网中引入了推荐当代艺术作品的经营项目……这些小趋势,实在值得我们艺术界的媒体放大,这些才是推动艺术历史有力前进的小车轮哪!

798仍然是艺术商战暗流涌动的发烧部位,我的观察是,这个地方越来越倾向于城市休闲购物综合体的发展了。798的各种服务实在有必要提高一个档次了吧?798充分折射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在管理和落实层面的无效率、无服务和官本位的初级特征。而既明朗又放不开手脚的宋庄更多的沉寂在拆迁风云当中,而艺术节当中民间机构的无力表现则是今年艺术界总体平庸的突出表现代表之一。宋庄反映的是中国文化创新区建设 “举目无亲”的状态,也反映利益重重的管理层面敢于创新,尝试和开拓意识的滞后。宋庄未来是要突显它在文化创新窗口方面的积极实验意义,而不是在重复其他区域地产商云集开发这块表面上看温度急剧升高之后的利益争夺,否则将做小宋庄对于中国未来文化形式与形态开拓价值的可能。宋庄是一种新旧文化交叉点上文化的综合现实与虚拟、错觉混合,乃至鱼龙混杂在一起的最好见证,也是中国文化人最无所作为和最具无力感的集中显示部位之一。艺术家利益得不到有效性的保障以及众多艺术家集聚在那里,几乎没有称得上公民自身的权益诉求。我这两年一直以个人的方式在致力推动宋庄SNS即社区化的努力,希望这里的“艺术游民”概念能够得到落实,让艺术家能够有一个温暖而不是心头荒凉现实无望的创作与生活环境,而不只全是商业化、产业化的长驱直入。宋庄首先是一个还保有自然和谐状态的村庄,但是现在四处可见诸多文化低能的管理者和开发商迫不急待又俗不可耐以村庄包围城市的商业野心大举进攻,你已经很难保持它文化上最后可以想象的贞操,因为你现在能遇到的更多的是投资客。未来3-5年的宋庄发展路径尤其重要,因为要毁掉一个农村,我们有太多经验了!

有商业的地方就有伪高潮。吕澎脚踩两只船策划的艺术长沙和成都双年展存在的诟病,反映了资本风云在这一年的突出适应期。没有人比此教授把艺术同时推行市场和艺术历史野心了。吕澎依旧倚仗资本狂赌般的把中国艺术最后一线公平的价值观点继续导向利益者的天平。原因是众多策展人和评论家都云集该展览,但是发出的声音仍然代表着利益至上的特点。我觉得这就是艺术界丧失价值判断和学术公平的症状和最典型的案例之一。为什么今天的学术界能够对此视而不见!这足以引起艺术界机制和框架的重新讨论与建设。艺术界本来不缺乏犀利的批判者,但是一点资本狂欢和购买,却让他们人心难在!艺术界的学术状况,就像末世逃离一样,进入和出离都变得言不由衷——更重要的是,没有一个国家的艺术批评可以显示得毫无价值观、文化态度和道德立场!

另外一个看点则是两大金融机构泰康和民生银行都出手阔绰,前者近年来推年轻人的决心可见,但是缺乏一整套持续的环节配合、跟进,可能和操盘手摘现成桃子和兼顾成名艺术家利益的心态不无关系。后者今年不计成本所做的中国当代影像三十年展,广告可谓铺天盖地,从北京首都机场到江西南昌机场都能看到他们显目的电子广告。相对于国内那些上市企业,他们算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关键是他们收藏艺术品的价值观仍然是建立在所谓主流艺术品价值的判断上。这无疑不过是乌里·希克和尤伦斯等外国艺术价值观10年之后在中国本土“死灰复燃”式的收藏,这也是中国本土性大机构进入中国当代艺术形成的巨大黑洞以及本能的不自信表现——这将让中国当代艺术的审美和价值判断系统仍然拱手让给西方——这大概是罪莫过于此了。如果这些率先进入当代艺术的国内巨头机构,不能够表率性的建立中国本土新的收藏框架和价值体系,则又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资本范畴内的游戏。尤其在文化产业的发疯的中国大地,尤其要警惕大公司大机构假借文化牌而行商业上的草船借箭之利。大机构做法无一不遵从了简便的方式,明星大腕和主流价值观念仍然是他们的首选。

今年最重要的一个现象是,各地的文交所像雨后的春笋拨地而出,但短暂的时间证明,这种来自资本内部的喜悦,就如带领大家经历了一场过山车般的效应,而并不是什么新的福音。从年前的遍地开花,到现在的三四家足以说明这类机构的水分和看不清的问题。文交所的黑幕被密集曝光,近日媒体再曝深圳文交所被冻结资金已达2亿元,涉及数百名投资人,他们欲哭无泪。

当然今年也有一些“弃业家”放弃自己坚持的中国市场,从机构上看,韩国的阿特塞帝率先从798撤退。从个体上看,有些以先锋性批判起家的批评家混入了体制,都说明了艺术市场真是考验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世俗道理。这些存在即是理由的中国式艺术生存方式,可进可退,也将被载入到这个狗年月般的时代里,成为荒诞的一幕!

批评家的话语权力一方面仍然被解构,另一方面众多草根艺术家需要真正的话语场。一方面是市场如饥似渴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民间力量对艺术批评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事实上批评的力量已经被解构得一地鸡毛,尤其以批评家年会内部引发的利益之争以及“芜湖艺术批评宣言”的产生,将艺术批评架在被审问的火锅上。而换一个镜像看,在众多研讨会失去价值判断和意义所在的现场,所幸值得一提的是,以卯丁担任项目总策划,由北京睎望艺术馆主办的分别在北京和广州两地组织的《人在凤凰》和《艺术中的经济观察》专题讨论和对话,尤具代表性,将批评家置放于社会学者、经济学家、媒体,专栏作家一起讨论,我觉得这是今年释放批评学术体制外的活力和最大的亮点之一。第一个活动让社会学者李银河第一次走进了美术馆,后一个活动,让经济学家郎咸平也平生第一次走进了艺术活动空间。而郎教授也在论坛上直指艺术品市场火爆的虚火和原因,“这不是因为经济发展更好了,而是因为我们面临的经济危机更大了,可以说繁荣的艺术品市场奠基于制造业的逐渐解体。”

关键字:艺术界,罪与罚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