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辽远的江天
辽远的江天
作者:    来源:美术报    日期:2009-07-04

姚锦发 江山系列 油画 81×65cm 2009年

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口。江海相连,陆地便显得辽远苍茫。生长在这里的画家对于江海的感受是深刻而独到的,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能从艺海里浮游而出。在基层从事创作的画家,往往要付出比城市专业画家多得多的艰辛。十多年前,作为首届江苏省美术节的宣传策划,我在众多作品中发现了姚锦发的《俑系列——包裹》,对其油画作品中弥漫出的文化意蕴印象颇深,遂在一些评论中予以点评和介绍。此后,在一个偶然的艺术活动中,我们有缘晤面,对出生于上海的他,以及其为人从艺,也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印象中,在《俑系列》之后,他先后画过《鸟笼系列》、《空间系列》和《雾荷系列》。一个系列一个系列地画过来,一个展览一个展览地办过去,似乎不断地挣扎着浮出水面。在这些系列作品中,他没有故作深沉地选择某种深刻的主题,也没有为一举成名而追求艺术的时尚浪潮,而是捕捉着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瞬间所闪烁出的散淡的意味和超验的禅韵。他的审美视角是平视的,是一种平易而亲切的画面,柔和之中蕴藏着沉静与安详。

从《俑系列》、《鸟笼系列》到《空间系列》和《雾荷系列》,他画的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并尽力用油画语言发掘自己的某种视觉经验。这一个个系列都是他寻找自己的过程,也是他探索自己艺术个性的艰辛路径。他近年创作的《江山系列》,便是在这些积淀的基础上完成的艺术升华。他终于找到了自己艺术的突破口,将自己有关江海的成长记忆完全释放到油画艺术的探索中,形成了中国本土油画的长江色彩、长江意蕴和长江独特的审美文化符号。

长江三角洲是明清文人画的重镇。这里,山川清秀,草木葱郁,烟雨空濛,自然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文人画意态萧散的笔墨。但这种笔墨意蕴的山水,却很难转换成光色璨然的油画。因而,油画引进中国的百余年历史中,能够用纯粹的油画语言表现江南烟雨景致的作品并不多见,那种湿润的、阳光难以穿透的细雨迷雾也很难在欧洲油画史里找到可资借鉴的光色关系。画油画的人都有这种体验,油画江南最容易陷入两种困境,一是缺乏色彩,色调容易画得污糟;二是缺少神韵,过于写实也往往失去江南特有的灵秀活脱。

姚锦发 江山系列 油画 180×70cm 2008年

当看到姚锦发《江山系列》组画时,眼睛骤然一亮。长江三角洲那特有的江天一色的景致,被他用油画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不像印象派那样在微小的区域里寻找丰富的光色变幻,而是把握江天一色之中色彩的大关系,并通过笔触的变化增强烟雨迷离之中的天空与水面的质感区别。天空的笔触短促而跳动,水面的笔触平和而匀整,江天之际的远山汀渚则坚实而沉着。显然,笔触的轻重缓急,意态激情,都有机地组成了他对烟雾浓锁的江南美景的鲜活表现。他不是简单地用油彩翻译中国山水画,那些灰色的烟雨,因在画布上直接调色以及动感性笔触的巧妙触碰而显得透明和光亮。他是在色相的减法之中施以色差的微妙变化,在简单内寻找繁复,在繁杂里探求简洁,由此而显得画面的单纯与宁静。

他的这一系列作品,大多是把江山的描绘放置在中远景的视野里。这种视角,多半来自于他多年来乘船渡江观景的视觉经验,也和传统文人山水画呈现平远、深远的山水相一致。这种视角,有力地渲染了他油画作品中的文化气息,也即他的油画作品中的山川精神具有中国文人山水的诗性情怀和散淡境界,这是他《江山系列》显现出色彩的单纯性时弥散出的最重要的文化灵魂。

《江山系列》之所以能够成为姚锦发的个性艺术符号,就在于他在表现长江三角洲这种典型的江南地理环境中对于色彩的独到运用,以及在充分发挥油画艺术语言的同时呈现出的中国文化情韵。由此,他成为当代中国油画本土化进程中具有鲜明意象性特征的优秀画家之一,他也终于从苍茫辽阔的江天中找到了自己的艺术彼岸。

关键字:姚锦发,油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