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潜心掘古 迭绽新葩
潜心掘古 迭绽新葩
作者:    来源:美术报    日期:2009-09-21

“今人不师古人,恃数句举业饾丁,或细小浮名,便挥笔作画,笔墨不暇责也” 。历代画者极为重视传统技法之研习。女画家林建华力集古人花鸟画风之大成,于摹古中求谋变化,崇尚古意,唯重笔墨,藉“士气”与“书卷气”之汇,发干笔渴墨层层积染之功,撷“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之果也。

林氏之艺术追求,潜心效法老缶之沉雄刚健,白石老人之质朴天真,及陈老莲之古拙挺秀。或曰,恃数载喜习汉碑秦玺之缘,借书法线条笔力入画,严循中锋运扼手法,深谙掌竖腕平执笔志秘。线条艰涩、疏旷,至为苍老古拙,意到即成,莫不显其却妇弱而刚劲之势,令观者啧啧称奇,惊乎大相不雕、信言不美也。

作画者,笔贵有力,力贵有势。林氏之画力势有具,笔墨大方,颇溢大度之气,更深掘承继民族绘事传统,成此古朴清新之苍劲品格。其对山水、花卉甚有造诣,善前贤,师造化。自猎其需于古人佳作,蓄之,和之,扬之,韵之。上溯宋元,下临明清,纳采所好于陈老莲、虚谷、龚贤、石涛、石谿乃至近代诸家,归融于己。毫间无乏纵逸奇崛之趣,去来欣然。笔舞墨歌,气韵古穆。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图构奇异,意涵深邃。笔下情怀洋洒,观者豁然开朗。

数绘画之学,大体两种趋向:一奉传统树理念,继承发展视“自然”为尚,于相对稳定之图式中,追求深层次气韵、神韵之拓展;一标锐意求新异,先求外在图式之转换,鹤立迥异风格,以谋外变者也。此亦时代发展之必然。一而概之,曰:“淡泊者更为淡泊,沉稳者更为沉稳;而浮躁者愈加浮躁,修饰者亦更为修饰。”女画家林建华之艺术探索,畴归前者。其视绘画如吃如睡之生活常事,无所待,无所使,更无所欲,亦无所求。此正暗合传统画作所蕴涵“自然与真”之哲学理念,正暗合中国画家历来长成之道。

传统绘事之发展变迁,乃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之演绎与拓变。潘天寿先生有云:“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理,中国自古有深远之哲学思想,中国画基础乃哲学,艺术必须依赖于文化哲学。”综观林氏作画,更多为文人抒怀:神意风发,旋沓纸上;咫尺之间,气宇轩昂。视其画其书:发乎于内,形诸于外;志存高远,性情交错;吞吐呼纳,收放自如;时而激越高昂,时而浅淡平和;既涵大气,又显质朴;率性情深,气韵栩栩;皆能感受画者寓寄之理想,人格并人生之追求也。赏建华画作:脱形式之束缚,突金石之个性,画面、笔墨间独存意义,伴韵随风,无负“重意象、重气韵”之旨也。如诗,求言外之意;如乐,求弦外之音;其画,则求像外之趣,大千之形自然可融入笔墨。显自信,善驾驭,驰骋信达,致意境美也。

画家林建华,秉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训,遍访神州大江南北,尝朝敦煌古窟,欣踏贺兰山阙,虔赏甘宁岩画,曲阜仰三孔,遗双俯五岳;更亲历欧俄诸国典故,沐淋东亚南亚霞露,载承大洋之洲寥廓。力融身心于时空造化,力纳神采于中华意韵。奉儒之“不耻下问”,奉释之“应无所住”,奉道之“天地人合”,素洁自珍,默默耕耘,藉书画拓自然之美,藉毫锋荡涤襟怀。正谓:笔墨寄怀存高远,潜心掘古绽新葩。

关键字:林建华,国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