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创造南北融合的新传统经典
创造南北融合的新传统经典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1-30

陈仕彬 众山皆响

公元440年前,南朝画家宗炳盘礴卧游,澄怀观道,“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来自印度洋和喜马拉雅山脉的伟力令地火冲腾,众山真的响了。只是这一响失却了宗炳的诗境与本意,引发的是举世的惊异与悲壮。而此时,在北京西三环的大道堂艺术工作室,已经连续工作三十多天正沉浸在山水画收笔创作亢奋中的川籍画家陈仕彬,被惊得目瞪口呆,神情凝重,陷入了久远的沉思。经在旁好友刘墨先生提醒,当日,在这幅巨幅山水画上落下如下文字:

“吾曾于20年前赴四川九寨沟、海螺沟写生,深感山川古旷壮阔、沉雄苍逸,其危崖绝壑、高脊平坡、流石礧礧、深冥回壑、老树苍鳞、古障层空,令我十分震撼。20年来,数度冲动欲表达此种境界。适逢2008奥运年,欲借机抒泻胸臆,遂解衣盘礴得此图也。

公元2008年5月12日,吾正挥毫画至尾声,惊闻家乡发生强烈地震,且震中正好在此图所绘之地,万分震惊。‘心中激荡千愁涌,笔底苍茫派九生’。痛感生命的珍贵与渺小,自然界的神圣与威仪。遂以六朝画家宗炳语‘众山皆响’为题谨记此事,并祈天下太平!山川安宁!人民吉祥!戌子初夏画并记于京西大道堂仕彬。”

一幅与山川、历史、自然伟力“神遇而迹化”的作品“众山皆响”就这样诞生了。这一响,既不是响在历史,也不是响在汶川,而是响在画坛,响在人们的心中。

《众山皆响》的问世,以冥冥之中的神秘气息指向了超凡脱俗的巨制之形和“神遇迹化”的大道之象,也为正在走向大家境界画家的未来路向提供了鲜明的昭示。

画家陈仕彬近年来一系列重要书画作品和艺术活动,已经引起海内外有关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幅题为“众山皆响”的大作便是其代表作。中国国家画院院长龙瑞以“寄兴写意、妙造自然”为题,撰文评价陈仕彬的国画,文中写道:“陈仕彬的作品之所以引起学界的关注,不仅因为扎实的传统功夫和艺术态度,更因为在笔墨语汇的现代表述上努力将传统法式转换为当代人的视觉感受,使笔墨与情感、造化与心源得到了完美统一,为画坛吹进了一缕清新的春风。”

置身《众山皆响》如此大幅画作面前,我们不能不想到范宽的作品,其《溪山行旅图》以峻拔浑厚、雄阔壮美的气魄堪称中国美术史中的丰碑。“卜居于终南、太华岩隈林麓之间”的范宽领悟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诸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他的山水画从“师人”到“师法自然”,进而到达了“师心”的艺术境界。而陈仕彬绘画中一直追求的“气象”与“心象”境界,无疑正与范宽“师法自然”与“师心”相对应,由此可见其对传统体悟之深。

关键字:陈仕彬,山水画,传统,众山皆响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